第229章 中元节(1 / 2)

加入书签

    第229章中元节(第1/2页)

    灯火闪烁,石生和柳月娘听的格外认真。眼中光亮越来越盛。

    “其四,扶危济困,积善修德。家族兴旺,也需乡邻帮衬。平日里,若村中有孤寡贫弱、遇灾遇难之人,可在力所能及之内,施以援手,或捐些钱粮,或出力相助。修桥铺路这类公益之事,也可量力而行。如此,既能积攒阴德,也能在乡里赢得善名和尊重。一个受人敬重的家族,根基自然更稳。”

    “最后,慎择姻亲,联姻固本。”赵闲庭压低了声音,“待孩子们到了婚嫁之年,择媳选婿,需看重对方家风人品,最好是与本分踏实、家风清正的人家结亲。好的姻亲,关键时刻能互为奥援,使家族关系网更为牢固。当然,此事不急,需从长计议。”

    他说完这几点,看着若有所思的石生和月娘,总结道:“这些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持之以恒,代代努力。眼下,你们可先从购置田产、修缮屋宇、儿女学业这几件最要紧的事做起。至于家规、学田等,可慢慢完善。”

    石生和月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豁然开朗和坚定的神色。赵闲庭这一席话,仿佛在他们面前铺开了一张清晰的蓝图,让他们模糊的愿望有了具体可行的路径。

    “闲庭兄弟,多谢你!”石生激动地搓着手,“你这些话,真是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柳月娘也深深一福:“闲庭兄弟,你这份情,我们记下了。”

    赵闲庭扶住月娘,诚恳道:“石生哥,月娘嫂子,我们之间何须客气。能看到你们为家族、为……为她如此深谋远虑,我心中唯有敬佩。若有需我出力的地方,尽管开口。”

    赵闲庭的话让石生夫妇眼眶微湿,没变,其实一点都没变。赵明府也好,赵闲庭也罢,还是他们相知相熟的那个人。

    “还有一事,有关安盈……”柳月娘细细的说了起来。

    赵闲庭听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安盈有此志向,是好事。我朝风气虽重纲常,却也并非没有女子建功立业的先例。远有巴蜀寡妇清,以丹穴之利,富可敌国,名显天下,连始皇帝都敬她三分,为其筑‘女怀清台’。近些的,则有前朝俞大娘,其航船规模宏大,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岁往来,居物致富,其名播于江湖,人称‘俞大娘航船’。可见女子若有过人胆识与才干,行商贾之事,亦能成就一番事业,光耀门楣。”

    他顿了顿,看向柳月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既然安盈有向学之心,又有探索外界的念头,或可双管齐下。”

    “其一,延请女师,固其根基。可设法延请一位品行端方、略通文墨甚至懂得算学的女先生,不必是名儒,关键在于能教导安盈更深厚的学识,如经史子集需略通,但更紧要的是算术、地理、物产乃至律法常识。这些是明理和立事的根基。有了学识底蕴,无论她将来选择哪条路,都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此事我可代为留心,或从州郡延请,或寻访隐于乡野的才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