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早雪(1 / 3)
青溪村的晨霜结到第三日,白未晞刚把晒好的柴胡收进陶瓮,就见柳月娘挎着竹篮站在院门口,篮里是件厚麻衫,“昨儿见你还穿单褂,连夜给你絮了件夹袄,里面填的旧棉絮(木棉),虽不软和,却挡寒。”
白未晞接过麻衫,说话间,石生扛着捆茅草从巷口过来,草叶上的霜簌簌落在肩头:“屋顶得再铺些茅草,冬日能暖和些。”
此时,张仲远背着药篓经过,篓里的艾叶和紫苏晒得干透,他扬声说:“白丫头,前儿教你的冻疮膏方子记牢了?猪油熬时多搁把艾叶,比镇上药铺的管用。”
“记下了!”白未晞应声,这段时间张仲远教了她不少东西。
屋顶修补好之后,月娘她们要去地里,白未晞左右也无事,便也跟着去了。
田埂上,石生正赶着骡子翻地。木犁的铁铧在冻土上划出浅沟,翻起的土块裹着霜气。他时不时回头望,月娘拎着陶罐站在田边,罐里是温好的粟米粥,罐口盖着粗布防烫。“歇会儿再翻!”月娘扬声喊,石生咧着嘴笑,把骡子拴在树桩上,接过粥碗时,指腹蹭过月娘的手,两人都红了脸。
白未晞抱着赵闲庭的《农桑辑要》坐在田埂上,书页被风掀得轻响。
这书里说‘冬耕宜早,冻土宜深’,她看着石生翻的地,正合书上说的‘深五寸,晒三日’,老辈的法子,都是藏着学问的。”
午后,白未晞去参地铺了干草。人参娃娃缩在石头后,见她来,叶子摇了摇。
“赵先生的书里说,人参过冬要‘藏于阳坡,覆以干草’。有什么问题你可以随时来找我们。”人参精的根须轻轻蹭了蹭她的手背,点了点头。
回到村里时,鹿鸣正帮赵先生糊窗纸。麻纸裁得方方正正,用糨糊抹匀了往木格上贴,鹿鸣笨手笨脚地弄皱了两张,被赵先生笑:“还不如未晞手巧,前儿她给学堂糊的窗,平展得像新的。”白未晞接过刷子,指尖沾着糨糊,三两下就把纸贴得服帖,赵先生看着她手边的《千金方》,叹道:“我爷爷留下的书,你都看完了,我会的也都教给你了。”
一旁的鹿鸣张大了嘴巴,“这才三个月左右就把你二十年里学的都学完了?”
“可不,就是那字得好好练练!”
白未晞:“……”
次日大早,霜降的痕迹还没从青溪村的田埂上褪尽,第一场雪就毫无预兆地落了下来。
早雪落在青溪村的瓦檐上时,白未晞正往石生家走。她怀里揣着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紫苏叶,前几日石生说月娘有些咳嗽,让她帮忙留意山里的草药。
骡子跟在身后,蹄子踏在初雪的土路上,发出“咯吱”的轻响。这牲口平日里最是欢实,今儿却蔫头耷脑的,脖子缩在厚实的鬃毛里,路过巷口的歪脖子树时,突然打了个响鼻,往后退了半步,蹄子在地上刨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