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o章 裂隙微光(2 / 4)
p>
。
这需要对算法和那印记的能量性质都有极深的理解。
她反复推演,利用新构建的监控网络实时观察不同参数下秩序场对印记的影响,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个过程比学习监控技术更加困难,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生成的秩序场不是强度不够,就是范围太大耗能过高,或者频率不符甚至反而引起了印记的微弱排斥。
但她没有气馁。
每一次失败都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她的光脑般思维全力运转,交叉比对着算法原理、监控数据和之前接触那印记“本质”
时获得的模糊感受。
渐渐地,她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她现,不能一味追求强大的屏蔽,那反而可能惊动印记。
需要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
的渗透式隔离,让秩序场的力量如同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却又温和地填充印记与外界能量环境之间的每一个“间隙”
,形成一道无形而致密的屏障。
同时,她还尝试将一丝混沌本源的特性融入算法引导的能量中。
混沌并非秩序的绝对反面,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作为一种“缓冲层”
或“伪装”
,让秩序场的屏蔽变得更加柔和,更不易被印记本身察觉和排斥。
这无疑是对瑞多兰技术的“魔改”
,风险未知。
但她凭借对自身力量的精准掌控和对印记的深刻理解,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尝试。
数不清多少次失败和调整后,某一天,她终于成功了!
一个极其微弱、几乎无法被外界察觉的、融合了秩序稳定性与混沌包容性的微型动态屏蔽场,被她成功激,如同一个无形的、活着的茧,精准地包裹住了那缕印记。
监控数据显示,印记与外界的能量和信息交换瞬间降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水平!
那残存的、通向方舟智库的微弱链接感,几乎被完全切断!
而印记本身,依旧保持着沉睡般的惰性,并未对这种包裹产生任何排斥反应!
成功了!
她真的做到了!
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涌上心头,几乎让她喜极而泣。
这意味着,她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那个最大的隐患——被方舟智库通过印记追踪到的风险!
只要维持这个屏蔽场,她就能更大程度地掌控自己的行踪和安全!
她将这个屏蔽场设置为最低功耗的持续运行模式,并将其与控制意识线程连接,一旦监控网络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或印记活性提升,屏蔽场会自动增强。
做完这一切,她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
自从被种下烙印,流落混沌海以来,她第一次感觉命运的天平,真正开始向自己这边倾斜。
心情放松之下,她想起了兰-o7。
她承诺过要反馈数据。
于是,她将监控网络记录的部分不涉及核心秘密的数据(主要是印记在不同强度秩序场环境下的基础反应数据),以及她对那套秩序场算法“应用于自身稳定”
的“一些初步心得体会”
(经过大量删改和模糊处理),整理成一份报告,通过辅助棱镜送给了兰-o7。
【数据已收到。
分析中…】兰-o7很快回应,【数据显示异常源对外部秩序场干预耐受性良好,活性抑制效果符合预期。
你对基础算法的适应性调整思路…具有独特性。
数据已收录,感谢你的反馈。
】
兰-o7的回应依旧平静,但星语似乎能感觉到那么一丝极细微的…认可?或者说,是对她这个“样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