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EP2:禄存(12)(2 / 6)

加入书签

王翼阳的反应完全在罗根的意料之中,东亚人自古就爱惜名声。虽然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是必要的,正所谓枪打出头鸟,王翼阳在巴布亚又是外人,没必要平白无故地得罪本地的联邦文武官员。“我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确保救济物资能及时抵达这里。”

    且不论帝国军占领区的情况如何,联邦军控制区的受灾情况十分严重。大片大片的树林在台风登陆过程中被摧毁,它们有的成群结队地倒在本就严重受损的公路上,有的则完全毁掉了曾经存在于某处的道路的痕迹。

    无人区的情况尚且如此,居民区更是惨不忍睹。那些稀里糊涂就丢了性命的人,或许还不是最不走运的;本就受着近在咫尺的战事惊吓又发现自己一夜之间无家可归的本地居民几乎生无可恋,他们已经艰难度过的前半生的一切瞬间归零,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了黯淡无光又希望渺茫的后半生。天灾虽然已经过去,战争却还在继续,比残酷的战争更可怕的则是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

    两人顺着和附近的村庄连成一片的营地视察,这座不久之前还完美地隐藏在村落里的军营如今已被破坏了七八成,许多房屋几乎被连根拔起。自然灾害和战乱带来了更多的难民,巴布亚西部地区的联邦军不得不精打细算地使用每一份物资,但此刻联邦南部领土各地都在受到帝国军进攻,来自朝廷的补给也不见得能及时抵达。因此,当地的联邦军只能想办法同文官们合作以自谋生路。

    难民激增导致房屋用地也随时紧张起来,优先考虑作战事务、隐蔽性和士兵待遇的指挥官经常要求本地村民腾出房屋给士兵居住,如有抗拒,联邦军也不介意使用武力将村民赶走。有优先考虑士兵的指挥官,自然也有优先考虑本地居民的军官,那些人试图说服自己手下的士兵宁可冻饿而死也绝对不能抢夺平民的房屋,并用联邦过去几千年历史中那些凭借着优良的作风赢得胜利的著名军队的例子鼓舞士兵们,但精神作用终究只能在短时间内压制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联邦军和南庭军指挥官们在议论最近的难民潮时无奈地表示,要是他们的士兵和本地平民间有一方和名誉布里塔尼亚人一样任劳任怨就好了。

    放着几十万、上百万的难民不管,自然是不行的。随便给这些人发一把步枪,也并不能令他们成为合格的士兵。白白养着这些人也不成,联邦军的后勤很快就会吃紧。

    在向王翼阳提出建议之前,罗根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他收留了一些来自东部地区的难民,尝试着将这些人纳入到新的运输系统中。从南庭军获得了基本生活保障的难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为联邦军和南庭军的后勤工作添砖加瓦。那些身体稍微虚弱些的,则被安排到了劳动强度较弱的岗位上。倘若联邦军建立了更加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罗根也许会尝试着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提高效率。

    但想要把这个方法拓展到南庭军甚至是巴布亚的联邦军,并没有那么容易。同样的办法,由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织实行起来,效果也截然不同。来自南庭都护府的士兵们,尤其是那些生长在长云府的士兵,对本地难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他们和这些平民的相处也是最融洽的。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不同作战部队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罗根才保持着谨慎态度。他现在需要和王翼阳共进退,把对方置于险境对他自己也没有好处。

    “……先在小规模内实行,再等一等。不要以我们的旗号,以个人名义去做。”最终,王翼阳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