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9-EPXF:余荫(3 / 6)

加入书签

受到了震惊的别利亚耶夫直到现在还没有缓过神来,他可能要到明天才能相信那篇给了他无比震撼的论文的作者真的只有14岁而不是某个学术泰斗冒充的。事实上,他和于尔根即便掌握了合众国相关部门提供的个人情报也不敢当真,兴许那真的是恶作剧呢?“很新颖,很有想法,正中要害,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在部分观点上成熟得简直不像是你该——”

    “行了,你也少说几句。”于尔根还是忍不住打断了上司的行为艺术,他自己也吃了一惊,然而还不至于和别利亚耶夫一样直接震惊得怀疑人生乃至话都说不明白了,“嗯……以后我们会有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的,所以我现在最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会让你产生这些观点?”他停顿了一阵,想看看别利亚耶夫能不能重新掌握住局面,不过可怜的俄国人今天注定没法做到了,“我自己研究这一套东西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一直没有什么突破,包括别利亚耶夫博士也一样。像你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般而言呢,连中学都没上完,其中少数天才能够读大学或是读到博士……”他又想起了那些进入团队之后几乎没什么贡献的名校毕业生们,“……我们这里有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学府的优秀人才,可他们也没有什么思路。有时候研究靠的是灵感,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丢了面子的俄国人不知自己该哭还是该笑,先前考虑好的流程全都泡汤了。这是他的主场,该是他来让访客证明自身有资格加入这个团队而不是反过来俨然成了访客拷问他作为团队负责人之一是否合格。当然,别利亚耶夫承认转行才几年的自己可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且他在天赋这方面或许并非团队中最出色的那个。论知人善任、最大限度地利用团队中每个人员的优点去推动工作这一点,还没谁能比得过他。

    他有些心虚地低下头继续看文件,试图给这个完全超出他预料的不速之客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天才是不大好管理的,桀骜不驯的天之骄子们有一万种不配合团队工作的办法,而他们当中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管理团队的职务。就拿离别利亚耶夫最近的于尔根来说吧,要不是这家伙没什么追名逐利的想法,现在别利亚耶夫花在工作上的头发只会更多。

    “1984年,黑森林。【埃贡·舒勒】。”

    讪笑的别利亚耶夫不笑了,他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面前的女孩,想要从她的脸上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到底是谁?”他说这话的时候,牙齿都在颤抖,“跟我说实话。”

    “喂,等等。”这回轮到于尔根一头雾水了,年轻的德国人还没有理解别利亚耶夫的意思,“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就凭你现在的精神状态——”

    “当时我在场。”

    轻飘飘的一句话打消了别利亚耶夫的全部顾虑,满头大汗的俄国学者瘫坐在椅子上,他承认他今天受到的精神刺激已经够多了。刚才对方说出那句话的时候,一瞬间考虑到了种种最坏可能性的别利亚耶夫差一点选择拉响警报,还好他没有那么做。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几乎虚脱的别利亚耶夫缓缓点了点头,他绕开同样满心疑惑但保持沉默的于尔根,走到窗户旁,按下了附近的按钮,那原本还透明的玻璃马上变得模糊不清。似乎还觉得有些不保险,他又拉上了全部窗帘,刚才还明亮的屋子顿时变得漆黑一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