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5-EP3:围剿(3)(3 / 6)

加入书签

p;把伊德里斯沙阿春风得意地阅兵时身穿军服的照片拿出来,再和眼前这个胖乎乎的和蔼的中年人对比,没有人会认为这两个人物形象属于同一个人。

    “从你走进这件屋子开始,你的目光只在我这里停留了片刻,而后就移开了。”像一座山一样庞大的苏丹开口了,“是在思考人生吗?”

    “我在思考胡坦班达能够维持当前生活的原因。”麦克尼尔沉着冷静地回答道,“街道上不乏坐在外面喝茶的市民,这在东盟的其他城市是看不到的,因为那里的市民普遍受到消费品不足和生活贫困的压力;此外,东盟没有哪个城市会组织飞行比赛,理由除了兴趣爱好不符外还有缺乏资金……所以,这座城市的居民主体,其实是东盟陷入战乱以来所有放弃了竞争而决定只抱着手头的财富过日子的富商、政客、军人。”

    麦克尼尔的回答让伯顿分外紧张起来,他刚刚想明白迪迪埃·博尚莫名其妙地受到伊德里斯沙阿的关注和重用的原因可能是这位苏丹喜爱飞行运动或是类似的东西。然而,直接将包括苏丹本人在内的大部分居民称为在争夺权力和财富的斗争中失去了资格的失败者,无疑会让麦克尼尔一行人陷入险境。想到这一点,伯顿做好了使用武力手段逃脱的准备。他在进入宫殿内部的过程中随时思考着备用的逃脱计划,而他相信麦克尼尔也有相同的打算。

    “是失败者的乐园,难道不是吗?”肥胖的苏丹平静地说着,“一直不参与竞争的一方反而受到了胜利者的眷顾,而所有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的人,反而比不上从未参加竞争的懦弱者。”

    “我并不认为您或是这座城市中的居民是失败者。”麦克尼尔清了清嗓子,用更明晰的语言向苏丹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纵使您是整个东盟最富有的人,维持这座城市的正常生活也需要巨额的稳定收入而非不确定的风险投资收益。在跨中南半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完成以前,在中南半岛的军事管制结束以前,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税收,谁就能从灰色交易和非法交易中获取常人难以想象的利益。不,哪怕是没有这些,情报网络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没有彼得·伯顿事先指点,麦克尼尔自己还想不到这一层。剩下的几句话则是他临时添加的,免得让双方之间的气氛变得过于紧张。

    “……既然你聪明得能够仅凭自己的推测就猜出我的收入来源,又为什么要劝说我投资一个即将切断我自己的财路的项目呢?”伊德里斯沙阿的语气中涌现出了戏谑,“中南半岛的战争应该永远持续下去,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不应该有完成的那一天,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一幕。”

    到这一步,麦克尼尔决定把伯顿推上台前。别看伯顿平时摆出一副不正经的模样,他总会在正式场合比其他人更稳重一些。用他所掌握的商业知识,彼得·伯顿开始向伊德里斯沙阿阐述他的观点:跨中南半岛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并不会给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带来什么毁灭性的打击,反而能够让这笔稳定收入更上一层楼。他举例对饶有兴趣地听着新点子的苏丹说,交通和物流网络的发达有助于带动投资建设(尤其是日本人的青睐),那时马六甲的航运业务只会越来越多。

    虽然非法交易会伴随着商业正规化发展的进行而持续受到打击,但这种利益损失和预期收益相比不值一提。

    彼得·伯顿的劝说起了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