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怡红美人(2 / 4)

加入书签

 正说着,一个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拦住了我们:“这位公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茶楼雅间里,锦袍男子自报家门——户部侍郎张文远。我一口茶差点喷出来,这打脸来得也太快了!

    “叶公子对市场物价的见解独到,”张侍郎笑眯眯地说,“不知可有兴趣参加下月的科举?”

    原来他刚才就在市集,目睹了全过程。我表面镇定,心里乐开了花——正愁没门路呢!

    “承蒙大人厚爱,只是……”我故作犹豫,“在下尚无保荐……”

    ”本官可以做你的保人。“张侍郎说着,意味深长地补充,“不过今日市集之事……”

    我立刻会意:“大人微服体察民情,在下偶然路过,仅此而已。”

    离开茶楼时,我怀里多了一封推荐信和十两银子。陈小川在门外等我,眼睛瞪得溜圆:“叶兄真认识户部的人?”

    “现在认识了。”我拍拍他肩膀,“走,请你吃炊饼去!”

    ---

    接下来的三天,我白天在陈小川引荐下到国子监蹭书看,晚上回茅屋研究科举套路。大夏的科举比历史上明清时期简单些,但八股文的格式还是让我头大。

    三载寒窗无人问,一朝金榜题名时。这是大夏学子们挂在嘴边的箴言,而我,在穿越到这个陌生时空后,也不得不为科举之路奔波。

    接下来的三日,晨曦微露之际,我便随着陈小川的脚步,踏入那座肃穆的国子监。朱红高墙内,雕梁画栋间,无数古籍典籍整齐排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如饥似渴地穿梭于书架之间,时而驻足凝视泛黄书页上的蝇头小字,时而伏案疾书记录下灵感片段,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待暮色笼罩大地,我才匆匆赶回那间简陋的茅屋。屋内,昏黄的油灯在微风中摇曳,豆大的火苗忽明忽暗,我却沉浸在研究科举套路的世界里,全然不顾周遭的简陋与昏暗。

    大夏的科举虽不似历史上明清那般繁复,可那八股文的严苛格式,却如同层层枷锁,紧紧束缚着我的思绪。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个环节都有既定的规矩,稍有不慎便会被判定为离经叛道。我对着案上的宣纸,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试图在这死板的框架中寻得一丝突破。

    这日,我终于完成了一篇名为《论钱法》的练习文章。当我将墨迹未干的文章递给陈小川时,他正斜倚在竹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把折扇。接过文章,他轻轻展开,目光逐字逐句扫过纸面。

    起初,他的眉头只是微微蹙起,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愈发古怪,仿佛吞下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

    “叶兄这篇《论钱法》……

    泉货之道,国之命脉也。昔者,太公九府圜法,管子轻重之术,皆以权衡财货为要。今观钱法之弊,在于铸币不均,虚实失衡。

    当仿市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