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任务结束(2 / 3)

加入书签

牧牲畜,除了自用留种之外,全部上缴朝廷。

宣明二十三年,帝改户籍,独立列出农户,工户,商户,医户等。

再设农官,工官,商官,医官等,皆以朝廷原九品制划分。

农户出身,自成年始,辛勤耕种十年后,当即授从九品农官官身,待五十岁之后可食从九品俸禄。

辛勤耕种二十年,授九品官身。

辛勤耕种三十年,授从八品官身。

以此类推。

一般一些县主簿也才九品,遇到授予从八品官身的农户,还得行礼。

农官亦是官,按大楚法律,下品级官员冒犯,也需按律治罪。

若是开垦荒田眾多,则可加授一定的品级,依多寡和当地开垦难度而定,由当地高品农官裁定,后呈送天子观之。

所开垦荒田,朝廷以银钱收购。

若是对农事有大贡献,例如提高作物產量,研究出高產种子,提出防治良策,或是有大德等。

据贡献而定,最高可授从一品与一品,位同公卿,入京城,司天下农事。

不过从一品和一品,这两个品级的农官,无论何时必须有一名是耕种出身的农户担任。

其余工官,医官等亦是如此。

当然,亦可转户,若是父亲是农户,儿子想学工学,或者医学等,皆是自由,並无限制。

行医十年,从工十年,皆会授从九品官身,医官,在医学领域有重大贡献,或是有大德。

从工者,在工学领域有重大贡献,或是有大德,皆视贡献加授官身。

虽然这些低级品级的这类官员,大都没有实权,也没有官衙,也没有下属官吏,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徵,和有了一份年老后的俸禄保障。

但恰恰是这身份的象徵最是极为重要,象徵著,即便是农户,即便是工匠,每种职业,皆可以在各自的领域上升,而非一定要读书才能当官。

而有了官身,更意味著有了参政的权力,可以上奏,解决了歷代以来只有读书人才能参议国政,一家独大,欺压各民之事。

即便是耕地,也能耕进长安城,与天子共治国。

从一定程度上,也大大避免了官吏欺压百姓,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

商户,则可自筹钱財,向朝廷申请兴业,所办產业,其所属皆归朝廷,其在期间可领一份工钱,若是破產,商人自负之,若是置办的好。

取每年给朝廷增收多少钱银,和予国经济发展之利,再加以评判其德行,来授官身。

自此法实行之后,所有已有的產业,都要陆续收归朝廷,任何人往后不得私自置办產业,只能向朝廷申请。

宣明二十六年,因国土辽阔,先后新增龙武军15万人,神武军15万人,威武军15万人,驍武军15万人。

新建南洋水师20万人,天竺水师30万人,北海水师10万余人。

宣明三十一年,大楚国制愈发完善,解决了大量改革期间存在的制度问题,国力日新月异。

宣明三十三年,发现两处新大陆,朝廷遣兵逐渐占之。

宣明四十五年,因大楚发展迅速,粮食產量年年提高,又有天竺,吐蕃等地,大量降民上缴粮食。

再加上工业的迅速发展,利用工具之利,原本一个农户能耕的田,翻了好几倍。

粮食多的吃不完,人口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再加上兴办学堂,百姓识字率越来越高。

大量农户不愿意再十年如一日的种田,虽然日子安逸,可生在宣明年间的新生儿,如今长大了,总觉得这样的日子少了点什么。

於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