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捣酱(2 / 3)

加入书签

组,看到底哪种出来的味道更好。

    因为沁芳居一般是每天5遍、每遍20耙,后来的孔老痴却是要求每天6遍、每遍30耙,这差别可不小。

    都说手艺人的活儿都在手上,不讲明关窍你就是盯着看也学不会。

    就像那个李鸿章去天津吃茶汤的故事里说的,竞争对手都知道杨巴茶汤是怎么做的,可不管怎么学味道都不如他家。

    但对挂逼严振声而言,他可以不计投入地重复试验,知道了基础流程后,是很容易摸索出最佳工艺的。

    一家店的生意好坏,不能寄托在一个外姓的把式身上,老板自己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

    就像另一个时空,黑子技术普通还怀有二心,孔老痴技术好也感恩图报,但无力对抗蓝党高官吴有仁,面对强敌时不得不走,这些都极大影响店铺的稳定运转。

    等严振声自己把做酱的关窍、腌菜的关窍这些都掌握了,再形成SOP(标准作业程序),就不至于受制于人。

    想让生意扩大规模,这一步就是必须的,手工作坊的限制还是太大了。

    当然了,现在不适合扩大规模,保持住这个小店就可以了,等过几十年开放了,再让儿孙们去做大做强。

    沁芳居的5次打耙并不是全部集中在白天,大清早和睡前都各有一次。白天气温高,要多打;晚上气温低,有早晚的两次就足够了。

    严振声要是不想住在店里,就只能早出晚归。

    家里有香喷喷的媳妇儿,他当然不想在店里被熏成酱菜,为此他拿媳妇儿的私房钱买了个自行车。

    夫妻一体嘛,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他自己的私房钱早就“应该”花完了,只能跟林翠卿伸手了。

    其实空间里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都有存货,但这些大件要拿出来使用就得过明路,必须要有个买卖的过程。

    每天坐黄包车的话还是挺贵的,现在四九城的黄包车起步价是0.15元,超过1公里每公里加价0.1元,夜间加价50%,雨雪天翻倍。

    对于每天要坐好几次车的人而言,包月会便宜一点,车夫自己带车的话,每月10块大洋就够。

    要是主家提供车,那每月8块左右就能雇一个车夫了。

    严大拿每天坐车一般就两次,他雇一个包月车夫主要是体现身份,就像后世那些买豪车的老板一样。

    拉包月相对于拉散客只是胜在收入稳定,活儿不见得更轻松,因为拉包月是要服务于雇主全家的,遇到事多的雇主连轴转地一天跑十几公里也是可能的。

    严振声没要家里的车夫老刘早送晚接,而是自己买了辆自行车,也是考虑出行方便。

    以后还要探索四九城的,总不能什么时候都带个车夫。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