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多方纷扰(2 / 3)
富有四海”,至于“东北王”,就是民间和一些士人之间私底下的称呼了。
“不能说得这么俗气嘛,我也是读过几本书的,您拿个墨宝来,我也不嫌弃呀。再说了,最值钱的还是您这个人啊。”
“你要是不嫌弃,我给你抄几本书都行,我这把老骨头你现在就别想了,哪天要是死了,再送给你打鼓都行。”
“大过年的,别说这么不吉利的话,您老这还不到70岁呢,安心活着吧。”
“唉,建奴的刀就悬在脖子上,安不下心啊。”
“我知道您怜惜百姓,但哪个王朝更替的时候不死人啊。要不您劝皇帝禅让得了,我立刻就能扫清建奴和流民,再用10年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不比现在这么吊着好啊?”
孙承宗不想落个不忠的身后名,何雨柱也不想主动灭明,被野史写成反贼,俩人就这么架着了。
忠诚与背叛,有人只看利益,有人坚守信念。
“唉~”
“您要为国尽忠,我也劝不了,但孩子是无辜的,您不如把家里没成年的孩子都送到我这儿来,以防万一。”
老孙头历史上只有一个儿媳和6岁的孙子侥幸存活,何雨柱想着给他多留几个后。
孙承宗待了半天就又回山海关了,也没说送不送小孩子来。
明廷当然也在担忧建奴的事,但没人有好办法,那就给自己找点别的事,显得有事做,完成KPI。
上次就有很多人参老孙头擅离职守的事,这次参的人更多了,但只是弹劾,没有人想接替这个位子。
谁都知道,下次建奴入寇,这个位子极大概率就得换人,不是战死就是下狱论死,没谁想不开要抢这个位子。
皇帝收到了孙承宗的揭帖(相当于秘奏),知道他是去劝何雨柱出兵,虽然心里有怀疑,但没发作,对所有弹劾奏疏也都留中不发。
皇太极确实有心南下,但冬天出兵的后勤压力太大了,现在缺物资啊。
去年的鼠疫丢了一路的尸体,搞得晋商根本不敢出关穿越疫区,从京城北边的长城走私的一些药材、粮食,那就真是杯水车薪了。
毕竟是皇帝眼皮子底下嘛,监管更严,代价更大。
所以皇太极还在等春暖花开,反正后金又没有春耕压力,当然是选个舒服的日子出门打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打仗当然要选日子,斯佩克斯就觉得自己的日子已经选好了。
经过3个多月的联络和等待,他终于集齐了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小英(还没发展成大英)4个国家的过百艘战舰和武装商船。
这4家的武装商船平时在海上遇到了,要是一强一弱那肯定是要干一场的。但现在有各家总督的捏合,居然还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