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对话(2 / 3)

加入书签

nbsp; “吏治清明当然不能只依靠某一位领袖,要完善的监察制度和严刑峻法并行,我是很赞同太祖高皇帝的剥皮实草的,要杀到他们不敢伸手为止。当然了,与此同时,俸禄也要跟上,总不能辛辛苦苦当了官,过得还不如普通小市民。”

    “就从这次建奴入寇来看,你完全有实力横推天下,为何还偏居一隅?”

    凡事就怕个对比啊,以前觉得关宁铁骑也不错,但跟建奴对砍只能五五开,建奴却要躲着金州军走,那金州军入关可不就能定鼎天下吗?

    “还不到时候呢,一来我不想亲手葬送大明,二来我还没有足够的治理人手。”

    古典王朝的轮替可能不在乎这一点,他们只在上层的架构上稍作改变,然后重新分配一次土地,基层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但何雨柱不想那样,接收太多旧体系的人员容易导致自己的队伍快速腐化,这种事情他已经见证过了。

    所以至少要多储备一点新式人才,才是入关的时候。

    就算这样,也还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潜移默化、不断改革,才能移除一些几千年沉淀下来的腐朽思想。

    “哦?你现在如此想,要是拖个几十年,还能忍住吗?”

    “哪里还需要几十年,阁老您也是饱读史书的人,从秦统一天下以来,史上可有300年国祚的王朝?”

    “这...没有吗?”老孙一愣,他也没仔细数过啊。

    “汉分东西,共405年;宋有南北,共319年。这两家说算也行,说不算也行。大明开国已经260年,外敌环伺、内乱丛生,已经没几年好活了。哪怕北京被攻破后朱家也再搞个南明出来,我又岂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不瞒阁老,北京被建奴或者农民军攻破的那天,就是我出兵的时候。这几十年百姓过的什么样的生活您是知道的,是时候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国家了。”

    “你这么自信能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国家?”

    “那当然,我的目光不只是大明的这一亩三分地,先不说制度的问题,您先前问起那艘钢铁战舰,她重2万5千石(约1500吨),您知道泰西之地的战船有多大吗?”

    “5万石(一级风帆战列舰,排水量3000吨+)!船上装备上百门炮,每一门都比宁远的红衣大炮更强。当他们腾出手来,往咱们这边进取,大明挡得住吗?”

    “大敌来自海上啊,大明的君臣目光被封锁得太久了,而我扫平内部之后,要去为华夏子民开拓更大的生存之地,要打到比大元更远的地方。”

    何雨柱也不怕泄露什么,说出这些话,有种当着历史名人装逼的快感。

    而孙承宗还在接收着复杂的信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唉...其实,我这次来,是为了说服你出兵攻打建奴。但现在看来,朝廷开出的条件,你肯定是看不上了,就当是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