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祖制,修路(2 / 3)
来,以后很可能会编为仆从军,现在规矩先行。表现好的提拔为监工,可以优先入籍。
这些表现好的要么是聪明人,要么是真的心向天朝上国的,让他们去当监工,他们做的会比金州士兵更尽职尽责。
辽阳和京城信件来往一趟要好几天时间,大家就这么打嘴仗,谁也奈何不了谁。
拖到了三月开春,也没什么实质进展,本溪这边的开矿大业却要开始了。
从小日子一共抓了约3万壮丁,一万在本溪挖矿,另外两万分成10队,分段修筑从鞍山到本溪的道路。
先平整出一条砂石路,再铺水泥,后期等鞍钢厂投产了再修铁路。
几万劳工这么大动静,当然会被很多探子看见,但没什么用啊,这时代又没有照相机,那些说有证据的也只是空口白牙,接着打嘴仗呗。
至于让这些劳工(俘虏)自己站出来作证,估计都没几个愿意。
他们在小日子的时候照样要干活,吃的还不好。到了辽东虽然干的活更累一点,但白面或者大米是管够的,还有不限量的鱼肉。金州红薯泛滥,猪肉不缺,还经常给他们做猪肉炖粉条。
这条件,放在小日子,只有高级武士才能达到。除了没有女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更何况女人也是有的,之前从小日子要的1000女人,因为身高劣势又语言不通,在这边不太受单身士兵的欢迎。
何雨柱只好把她们极少部分赐婚给了监工,大部分留着激励其他劳工。只要努力工作,政府就发老婆,这是什么天堂啊?!
所有劳工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精神状态堪比西山庄园那批老兵知道能被赐婚时一样。性,确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每天都有人向金州的士兵表忠心,希望能成为何大人的士兵,甚至有一天能成为他的家臣。
小日子慕强这一点真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现在已经不觉得被抓是一件坏事,反而觉得何大人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但何雨柱的民族政策是始终如一的:服我衣冠,习我文字,沐我教化,是我子民。
他们的头发和服饰已经改了,接下来就是学习文化,通过了考核就能成为士兵,在战场上有了斩获就能入籍。
同化异族是一条漫漫之路,小孩子可以在学堂里教,大人则需要更多考验。
...
后金不是一个体系完善、制度健康的组织,他们没有办法实现自给自足,必须以劫掠维持存在。
现在阿敏和皇太极也没有争夺汗位的心思,努尔哈赤在世时带领军队所向披靡,汗位代表无上荣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俩现在只想在苟活中为大金寻觅一线生机。
所以开春时阿敏留守沈阳,皇太极又带兵去草原打草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