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吴堡县善心帮百姓 出阴招设计套士绅(5 / 9)
,这样更齐活了。”
众大户没明白啥意思:“巡察使大人是什么意思?大人是不相信我们的人脉吗?”
程风冷笑一声:“你等吴堡士绅,世代享受皇恩特权,各自称霸一方,竟然不知感恩,再此福满楼栈聚众,商议谋反之事,被本巡察使抓个正着,人赃俱获还敢狡辩,尔等真的不怕诛九族吗?”
士绅不服:“巡察使大人,凡事要讲究证据,不可信口开河,我等到此可是应了巡察使大人的邀请,你说要卖粮食给我们,我们才来的,何来聚众谋反之说。”
程风哈哈大笑几声,缓缓将卷轴全部展开:“各位士绅老爷看清楚了,这就是你们谋反的证据,铁板钉钉的证据,可以诛你们九族的。”
大户们定睛一看,哪里是什么粮食移交文书,分明是篇讨伐大明朝廷的造反檄文!
富户们一看檄文内容,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面面相觑,恐惧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只见那锦缎文书上书写的人竟然是:
反明讨崇祯帝檄
盖闻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自昔圣王御宇,必以仁政抚民,顺天应人,方得四海归心,社稷永固。
然今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临御以来,倒行逆施,致苍生涂炭,四海鼎沸,天下已无宁日。
吾等吴堡县士绅,忝列乡梓,目睹时艰,义愤填膺,今以大义之名,布告天下,声讨此无道昏君之罪。
一、苛政猛于虎,民生困苦
崇祯即位以来,不思休养生息,反行横征暴敛。吾吴堡之地,土瘠民贫,农桑不兴。每至岁末,家无余粮,野有饿殍。
而官府催征之急,如狼似虎,稍有迟延,便加拷掠。民之血汗,尽入公帑,以供朝廷之挥霍。
吾等士绅虽忝列乡绅,亦感生计维艰,况于普通百姓乎?
此等苛政,实乃取民脂膏,绝民活路,崇祯皇帝之罪一也。
二、用人不当,朝纲紊乱
崇祯皇帝用人多疑,朝令夕改。贤良之士不得重用,奸佞之徒却得以升迁。
朝堂之上,党争不断,相互倾轧。如此用人不当,朝纲紊乱,国将不国,崇祯皇帝之罪二也。
三、天灾频仍,赈济不力
近年来,天灾不断,旱灾、蝗灾、水灾接踵而至。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而崇祯皇帝却不施赈济,坐视百姓受苦。
吾吴堡县,亦深受其害。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为求生存,只得卖儿鬻女,甚至易子而食。
而朝廷却不闻不问,不发分毫救济粮款。地方官府,亦层层克扣,中饱私囊。
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呼天不应,叫地不灵。
崇祯皇帝,身为天下之主,本应爱民如子,救民于水火,却如此冷漠无情,视百姓如草芥,其罪三也。
呜呼!崇祯皇帝之罪,擢发难数。吾等吴堡县士……
檄文的最后,全是士绅们的亲笔签名,还是按了手印,盖了印章的。
此文一出,好几个胆子小的只是“啊”了一声,人直接就昏了过去。
其中也有一个胆子稍大的富户颤抖着说:“大人,这……这是诬陷啊,这可是你刚才叫我们签的粮食移交文书,这怎就成了造反檄文了?”
程风冷笑一声:“是不是诬陷,不是你说了算的,朝廷说了才算。
各位造反大王,你们可以啊,那些流民造反都不敢真名实姓,只敢起个外号,就是怕别人知道他们是谁。
你们士绅果然是不一样啊,竟然连国号都想好了,还恢复季汉?官位分配还挺齐全,首辅次辅全都有,尚书,侍郎,大学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