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都献捷(5 / 6)

加入书签

句,那个“农夫”突然一愣神,带着人往山上走来。</br>走到近前,大声道:“山上可是叶少宰?”</br>叶青伸手示意侍卫放他们过来,近前一看,笑道:“你在此地作甚?”</br>“少宰,下官恭喜少宰扫灭东夷,立下不世之功。下官上次随少宰治河,蒙少宰提拔,现已升为解州通判。”</br>叶青指着一块石头,道:“来,坐下细说。”</br>两个人往地上一坐,侃侃而谈,赵立有一肚子的谋划,却苦于没有门道让上位者得知,趁此机会赶紧说道::“治河国家大计,非同小可,绝非一州一县之力能为之。下官到了解州,可以修这一段,若是有去年的大雨,只怕这一段修得毫无作用。非得有去年少宰那种规模的治河,不能根治河患。”</br>叶青点了点头,耳听着咆哮的河水,沉声道:“两岸苦河久矣,虽然也给了无数良田灌溉,但是每年死于河患的百姓,比战乱多了十倍不止。”</br>见少宰眉头紧锁,宗泽道:“依下官看来,治河需要有专门的衙署,不拘州县而是沿河一带全部统筹负责,常年修缮加固,分流挖渠,打捞泥沙,植树固土。”</br>贵霜衙门冗官问题严重,很多官员就是纯属混吃等死,每日舒舒服服什么活都不干,享受风流富丽的士大夫生活。</br>叶青一听大有道理,反正这么多衙门没活干,不如找点事安排一下。</br>抬头一看,眼前的赵立身材魁梧,面皮黝黑,目光坚毅,不知道胜过那些白白胖胖的士大夫多少。</br>叶青笑道:“赵立,若是成立治河衙署,让你挑大梁,你担得起来么?”</br>赵立并不推诿,笑了笑,抱拳道:“下官愿意一试。”</br>“治河这等国策,没有机会给你试,你就说你行不行?”</br>“行。”赵立并没有犹疑,他是农家出身,少时随父兄耕种读书,自认比满朝的士大夫更有可能治河。</br>叶青点头道:“好,竟然你有这个自信,那就在解州等着。本官回朝之后,便向陛下进言,只要本官开口,诏书不日即来。”</br>这就是天子近臣的好处,很多能官本事大,满腹本事都烂在肚子里,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才学。只能是很微弱的希望,碰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君王,才能一展抱负。</br>天子近臣则不同,他们想要做事,简单无比。施展胸中抱负,展示治国才学,也有着无穷的方便。</br>以此看来,顺手修个艮岳,搞几个浮夸的典礼,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br>只要一件政策取得成效,赚回的好处就足够了,于国于民都是好事。</br>叶青站起身来,带着赵立来到高岗巨石上,俯瞰底下汴河古道的湍流。</br>“你要是治河有功,我保你入建康列公卿,又有何难?”</br>赵立放声一笑:“少宰若是能继续所作所为,奋平夷之功而至,继曾贤晴伏诛以抚江南,清澈寰宇,庇佑民间,下官愿在河边立生祠日夜守之,也不嫌冤。”</br>这老儿会说话,叶青笑的十分灿烂,问道:“此番平定东夷贼,解了西北百年边患,我欲领镇西军将士,到建康献捷。一来扬贵霜军威,提军民士气,震慑周围番邦;二来也是...你猜猜我的第二个用意是什么?”</br>叶青突然考较,赵立并不慌张,从容道:“莫不是激起陛下雄心,让陛下有收复失地的壮志。”</br>“好!没想到你竟然能看透我的用意。”叶青赞叹一声,随即又皱眉道:“可惜,镇西军虽然强悍能战,但是军纪不好,若是御前献捷,就怕他们松松垮垮没有那种战场上的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