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改规划,定人生(1 / 2)

加入书签

金陵,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十里秦淮,这番介绍说到金陵时总归是必然要说的。

因为近代商业往南方转移,所以金陵在近代史上,也是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再加上所有国人心中的痛,

解放后,这边也是算是中心之一。

林家在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也是有两个小铺面。

虽然並不是做的什么大生意,但在金陵来说,也算得上有排面的人。

林家的生意重点原本也不是在这,从周边城市,收集各种土特產到金陵匯总,然后运到沪上售卖,或者直接跟洋鬼子做生意,这才是林家原来的生意重点。

当然,能不能挣钱,就跟良心的多寡成反比了。

反正在林怀瑾父亲那一辈,林家还是大商家之一,到了林怀瑾手里,那是大不如昔了。

一个大家庭,也是因为家主的庸碌无为,然后散落於四方。

像是林秀秀的姑姑一家,现在就是沪上的小富之家。

还有林怀瑾的几个堂兄弟,现在也是在別处安家落户。

有没有发家不好说,但因为林怀瑾为人尚可,所以还都有来往。

林怀瑾自从把青石镇的祖產全部处理完毕,带著林秀秀搬到了金陵以后。

按照林怀瑾原来的想法,就是现在国泰民安了,那就能好好的经营生意,把自己败掉的祖上產业,全部再挣回来。

林怀瑾这点自信还是有的,他不是看不到商机,而是有许多商机,他不愿意去趟浑水。

林怀瑾自认没有救国之才,也没有献身之义。

说白了,他就是个俗人,想著先守护好自己的小家,然后才能对周边稍微施捨一点善心。

他对周家就是如此。

现在林家的铺面还有两个,一个是做的餐食生意,那是原来林家的生意败落后。

自家的铺子,自家的厨子,为求养家,这才勉强经营出来的。

也还好,虽然光头时候,也是各种苛捐杂税,但毕竟金陵是光头的“国都”,所以只要按规矩办事,也没谁敢在这块地面上太过於乱来。

混个家庭开销就行,挣钱是不想了。

毕竟就光头那几年,挣钱的速度,比不上钱贬值的速度。

勉强熬到了如今,现在的林怀瑾仍旧纠结。

他自认为,他也是熟读四书五经,歷朝歷代的歷史。

凡一国初兴,必然於民秋毫无犯,修身养息,让民富则国强。

所以按照道理来说,现在就是做生意最好的时候。

他沪上的那些亲戚熟人,就是借著大军牧兵半岛,做生意挣得肠肥肚满。

也有亲戚劝他过去一起做生意的。

这个上面,正经做生意的有,想著歪门斜道的也不少。

原本林怀瑾虽然没想著去沪上,但的確是准备把父辈的生意全部捡起来的。

也就是在周边城市收各种原材料,然后运到沪上,挣一个差价。

但自从在青石镇听了周远一番胡扯后,林怀瑾是关门谢客,连半点商贸生意都没触碰。

连另一个门面,都是直接以便宜租金租给了公家,只求温饱,以诗书为伴。

这个里面,周远说的那些话,只能说是一个诱因。

那番话把林怀瑾引到了那个方向,林怀瑾回金陵后,也是翻阅了不少老毛子建国之初的政策啥的。

只能说,让林怀瑾胆寒。

很多事情,都是想通了,也就没什么可疑虑的。

可以说,这次周家之行,把林家要走的路,完全就给顛覆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