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破碎滤镜(2 / 3)

加入书签

的歌手才有的待遇,专辑制作也要成本、宣传也要成本,卖不了销量的歌手怎么办”

沈善登把问题抛给大蜜蜜。

沈善登从基本经济原理分析,首先人要吃饭,艺人也是要赚钱的。

不赚钱只能喝西北风。

其次,要是能够简单赚钱,没人会给自己上难度。

大蜜蜜:“所以,只能兼职”

“是啊,只能兼职。”

沈善登道:“双栖不该叫双栖,应该叫打两份工,或者说没有办法的打零工!”

“艺人本职养活不了自己,只能到处打零工,歌手做演员,演员去做歌手。”

“本身是一种无奈,然后到了我们这里,变成了一种荣誉。”

见大蜜蜜神情处于恍惚中,沈善登让她把餐具收拾一下。

盘子、碗该刷的刷了。

这种事,看似只是一种观念,归根到底,还是叙事标准。

如果说西方叙事,以大漂亮那套盟友体系来作为标准,港台的所有一切,都应该比大陆先进。

哪怕是以后,但凡不是自媒体兴起,大漂亮人卖血喝咖啡,一天打三份工,那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潮流,绝对不是制度有问题。

某些人嘴上崇尚的质疑和批判精神,从不会对向这种体系中的上位者。

不仅如此,等有人质疑,还会嚎叫、破防。

大蜜蜜刷完盘子,活都干完了,才反应过来。

似乎又被带歪了。

“但是,港圈依然掌握大量资源啊”

“你看,又急。”沈善登想运动运动,拍了拍大腿。

大蜜蜜就默默盯着他,没有表示。

沈善登有点遗憾,只好自顾自道:“我刚刚讲的其实对你更重要,我们现在处于变革期,再加上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卡位,占据行业高点。”

“双栖、多栖,偶尔一两首歌还行,不要把精力放在这方面。”

“到别的行业甚至到了别的地盘,你耕的是人家的地,出力在别人那里,你一走,自己的地会被其他人种,想回来也回不来。”

沈善登吃着水果,悄无声息打消大蜜蜜混港圈的念头,继续慢悠悠道:“你要拂去表面,去看到本质,超女看了吗,见到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的人气了吗”

“不只是她们,还有郭敬明这些人,你发现了吗”

大蜜蜜一脸纯真:“什么”

沈善登不卖关子:“90后对港台明星不感兴趣了,流行永远是城市和年轻人的特例,哪怕某些人、某些利益相关方,把一代人归罪,把主流的歌手定为非主流,但也只能影响,不能扭曲。”

“这个世界,还是遵从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物质法则的。”

“90后他们喜欢的是本土的年轻人,这已经不是港台玩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年代了。我们也可以玩了。”

“我可以肯定,明年奥运会之后,这个现象会更加的突出。”

明星人物的天板和其出身息息相关。

应该说和出身国家、地区的实力紧密捆绑。

不是真正的实力,而是表现的实力。

硬实力也需要包装,需要塑造自身形象。

周、林、王、陶这些或弯岛或港岛或新加坡或海外华人,他们的天板,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大陆这边年轻人,对于他们背后地区形象的认知。

同样的弯岛第一美女,黑泽志玲在当下,可以踩着大上位,演技、作品几乎等于无,咖位打到一线。

后世弯岛想捧都捧不出来,再挂着第一美女也没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