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100多个人请假(3 / 4)

加入书签

李铭也不太懂,是听周晓白说的,“涉及到吃的东西,肯定是要谨慎一些。”

“没事,咱们这次的扩产是国家投资的,计划和物资部门会考虑原材料的问题。”

李科长也学会了偷懒,把困难往上交。

这样的思维在工厂企业中很普遍,只负责生产,原料、销路、成本,这些都推给了业务主管部门。

有这样想法的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的时候,可以说是一触即溃,毫无竞争力。

港城。

新界的大埔滘。

离火车铁轨不是很远的工地上一片繁忙的景象。

戴着安全帽的娄晓娥被星辰公司下辖的火星食品集团的一众高管前呼后拥的围着。

这次的公司架构调整,把食品业务和火星贸易公司全部划进了新成立的火星食品集团公司。

食品集团又把各项业务划分为饮品公司、方便食品公司、冻品公司以及火星贸易公司。

新设立的火星食品集团董事会仍然是娄晓娥当董事长,大舅哥为副董事长。

原日笨分公司的经理陆瀚良回港城升任食品集团董事、总经理,火星贸易的倪休升任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几家工厂的经理升为董事、副总经理。

之前约定的是做满三年可以购买公司的股票,以现在的利润水平,按市场公允价值购买的话相当昂贵,所以改成奖励期权的低价购股。

食品集团的管理层也就暂时没有股份。

星辰礼品公司也进行了拆分,新成立了太平洋钟表集团,划分为中高端手表的天王星钟表公司,中低端手表的海王星公司,日笨机芯公司、港城机芯公司、太平洋贸易公司等。

玩具业务暂由钟表集团代管。

钟表集团的董事总经理汤洪德、董事副总经理封智聪等人同样没有股份,作为副董事长的大舅哥有5%的股份。

星辰公司的其他业务诸如房地产、安保、银行、学校等,暂时没有进行改动,先看这两个子集团的运转效果如何,以后再做安排。

子集团的管理层级增加了,需要娄晓娥签字的事情大为减少,不过她还是习惯于要到工厂和网点看现场的情况。

“在日笨采购的机器什么时候能到港城”

董事副总经理林昌久负责新界工厂的建厂,“已经在海上了,按船期三天后到港城。”

娄晓娥望向已经建好的一层半厂房,“制冷设备呢”

林昌久回话道:“可能要15号才能到港城。”

都在进度内,娄晓娥满意道:“下个月可以试生产了。”

工作顺利,林昌久也是比较轻松,“是的,生产火腿肠的工厂可能月底就能试生产。”

娄晓娥叮嘱道:“你们不要松解了。”

“内地的冷库存不下多少猪肉,港城的五丰行已经找上门来三次了。”

董事总经理陆瀚良无语道:“他们纯粹是瞎着急,之前签合同的时候就约定了10月开始供货。”

林昌久猜测道:“港城的报纸可能不是在瞎吹,内地今年的猪肉应该是出乎意料的多。”

港城有内地支持的报社,报纸上有介绍内地取得的成绩。

猪肉生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然是要发文章吹一吹。

也不算吹嘘,实际上,内地的猪肉产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在70年代末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

人口数量差不多的世界大国印渡连全球的前10都不是。

比如1965年全球4.9174亿头生猪出栏,我国出栏1.2167亿头生猪,占比24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