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准备送多少出去(3 / 4)
以不用建房,搭个棚围起来就行。”
“天气热的时候,通风透气不那么热。天气冷的时候有窑炉的散热,也不怎么会冷。”
李铭同意道:“那我和机械分厂商量一下。”
“砖瓦是他们的,建房的费用也是他们负责,房子建好了也是他们的,我们只是借用一段时间。”
满头汗,张海洋也把草帽拿来扇风,“我还以为只借了地皮呢,这回又全都是借的啊!”
“既然不用我们出钱的话,还是建房吧!建了房可以不用担心刮大风、下大雨。”
郑桐插话道:“我们刚刚还在讨论研究所会不会钱不够了呢。”
“啥都能借的话,应该是不会缺钱了。”
李铭微笑着指点道:“搞科学研究是非常费钱的。”
“可以这么说,在科研方面,钱永远是不够的。”
这话让几位搞研究的人感受颇多,做啥试验都要抠抠搜搜的,要是有足够的资金足够的试剂足够的设备,可能就可以做出更多的成果。
事实也确实如此,科研是无数失败的尝试,除了超级天才和超级运气的人,科研成果全靠砸钱再砸钱。
李铭知道一些研究的方向,也仅仅只是减少了冤枉钱的费,提高了经费的产出效率,该砸钱的还得砸。
到海淀来走马观看看而已,火腿肠分厂的新职工今天第一天参加平整地面,他要露个脸鼓干劲。
李铭很快回了总厂,轧钢厂开会学习几份重要文件。
最新一期的《红旗》,发表了好多篇影响深远的文章。
比如广为人们所熟知的‘赤脚医生’。
《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的方向》
第一次在文章里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这个称呼迅速红遍全国。
加上年底12月5日的文章《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
到1977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的数量达到150多万名。
虽然医疗条件很简陋,但也为缺医少药的农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活人无数。
‘赤脚医生好!’
可惜,进入80年代后,合作医疗跟着生产大队一起消失了,只剩个别地方还存有。
这次的会议李铭没有走神,他对医药更为关注了。
夜里。
娄晓娥回娄家参加家宴,晚上就住那了。
好些天没来的秦淮茹补上了空缺。
俩人很自然的聊到了今天厂里开的几场会议。
李铭感叹道:“平常在京城呆着感受不到外面的疾苦,全国大部分的地方还是缺医少药的,特别是没有药。”
“我打算在港城搞个医药产业园,生产药品免费送给乡下的生产大队。”
秦淮茹头靠着他的肩膀,“你打算在港城建药厂,然后给内地赠送药品么”
李铭说着最新的计划,“是的。荃湾还有一大片的工业用地没有开发,趁现在盖房子便宜,先盖起来。”
“这次打算以道教的慈善基金来操作,不只是给内地,港城、海峡东岸也送,只要是华人多的地方都送。”
布拉格的军事行动,让国际形势有些变化,我们与镁国在瓯洲的对话也就更为密切。
星辰公司的药厂建好后的赠药行为并不会影响在镁国的生意。
秦淮茹一听就明白了,“道教的慈善基金只在华人的地方做慈善也算合情合理。”
李铭捏了捏她滑滑的小脸蛋,“是啊。”
“只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