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我好像忘记说了(3 / 4)
会行不?”
全火腿肠加工厂的职工都是轧钢厂的家属,人人有机会。
“而且今年买了房没有闲钱,我本来打算明年买货船跑港城和澳洲、薪加坡的路线,船价凭空涨了这么多,明年要多花好多钱。”
没有招工的好事,后面全厂都在关心学习班的事情,压根没人再问他具体能扩产多少。
那么多利润说不要就不要,娄晓娥心里挺受用的,“那倒不用。还能忙得过来。”
负责财务的宋静称赞道:“这还是您提前下单了。”
多出来的钱,还挺可观的,娄晓娥确实有理由小小郁闷。
李铭点头道:“没错,这也是我让厂里派人去乡下推销颗粒饲料机的原因。”
负责工厂基建的萧萍英声音洪亮,“我们肯定选个您有空的时间。”
刘红秀笑道:“希望食品进出口公司这次能多接一些火腿肠订单回来。”
铁路货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化的利用工业产能,把一些工厂拆分到不同地区。
宋静摇头示意,她也不知道。
而红星轧钢厂呢,300万元肯定是用来建房,加上职工福利基金,还有鲁家山建材厂。
一家工厂要占用全市10%的猪肉,肯定是供应不过来的。
1965年,商品猪93.4万头,年末存栏145.4万头。本地供应的猪肉34785吨,也就是6957万斤。
一不小心,不是放卫星吹牛,是放了一颗实实在在的大卫星。
“发酵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让各个农场和公社能养更多的猪,生猪的出栏时间还缩短了。”
李铭轻轻吻了她一下,“有了自己的船,往澳洲安排人手的事情可以更方便很多。”
李铭不确定的问道:“我们现在是集资的厂子,食品公司还能过来抢归属权?”
在原材料附近建新工厂解决货运瓶颈,也带去了火种,促进落后地区的工业发展,平衡地区差距。
全厂对李科长的办事能力那是无条件的信服,既然李科长都这么说了,愅委会的人也就同意了。
海淀,火腿肠加工厂。
娄晓娥抱着他的手臂,“英镑昨天才贬值,今天整个港城多了好多外贸订单。”
刘红秀负责生产,更为关注原材料,“一年20万头猪,要200家1000头猪的养猪场。”
“我们的对手是日笨的那些同行,他们的经营策略更为务实,更为灵活变通,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这个数字有点大,萧萍英惊问道:“咱们全京城养了多少头猪啊!?”
“真累了的话也不用硬撑着。”
“我有在注意。”
“会有越来越多人才加入公司,你多多考察。”
有些弊病也是很难避免的,像采购人员中饱私囊的事。
“日笨有在海峡东岸和南朝藓呆了几十年,对两地有很深的影响。”
“公司发展太快了,容易冒出各种毛病,辛苦你了。”
即使轧钢厂成本翻倍的自己弄地皮建房,起码能建3万平方米。
宋静补了一句,“太多了的话,我们也完不成。”
“汤洪德建议把日笨分公司,海峡东岸分公司,以及我们在南朝藓的业务,由日笨的陆瀚良经理统管。”
10年内,整个轧钢厂将没有住房紧张的问题。
李铭另有看法,“南朝藓可以由日笨分公司管辖,海峡东岸用不着。”
产能很快会有了,现在只缺猪肉。
这叫做,简约而不简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