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少管少插手(4 / 4)

加入书签

文回话道:“过两天,区里会提供磷化锌、灭鼠饵料给我们。”

突然,李铭想起来了,皱眉道:“通知里没有规定任务数量吧?”

范家文理所当然道:“咱们是轧钢厂,没有定数量目标。”

李铭心道还好,轧钢厂的老鼠窝都被他提前处理了,全厂几乎没有老鼠。

要是有上交任务的话,还得全厂职工去外面找了凑数。

灭鼠,此时不只我们在做,全世界都在做。

要求居民上交老鼠尾巴的规定,也不止内地有出现,海峡东岸同样有这样的规定。

例如,金门,每人每月至少消灭一只老鼠,以上缴的老鼠尾巴计数。

前期老鼠众多,比较好抓;后期老鼠数量越来越少,不是那么好抓了。

灭鼠的规定没变,交不出尾巴会受到处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人将老鼠尾巴剪成数段,谎称每段都是一只老鼠的尾巴。

等到80年代,实在难捉到老鼠,好些人拿苇草充当老鼠尾巴顶数。卫生部门很是气愤,为此专门发文要求仔细审核。

审核严格之后,老鼠尾巴很快发展出了一条产业链,有人开始卖老鼠尾巴了!一条老鼠尾巴3-5元台币!

有的居民更是离谱,抓到老鼠也不灭了,把尾巴剪掉再放生,这样它们可以繁衍生息出更多小老鼠,不愁没有尾巴上缴。

上缴苍蝇的任务,同样如此,后期想尽办法大量注水。

因为通常是以火柴盒作为计数单位,往火柴盒里多垫一些香灰什么的。卫生部门同样是发通知,有杂物的统统打对折计算数量。

像这样有数量要求的也不止海峡的两岸,南朝藓也有相同的规定。

老鼠的危害十分大,除了防传染疾病的需要,更因为老鼠大量吃粮食。

南朝藓1971年的预估数据,老鼠吃掉的粮食每年约190万石,相当于当时南朝藓谷物生产总量的8%。

想增产8%,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减少损失就是增产,稍有作为的国家都在大力度灭鼠。

农村的生产队,在秋收之后,捕田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是半大小子去做这事。

挖田鼠除了窝里的粮食,它本身也是一种肉。

闽省宁化,有一种特别的美食,田鼠干。(没有那里的同学,又没敢买来吃,作者也没品尝过)

其实做好了之后,把头、尾去掉,一般人也认不出来是什么玩意。

感谢您的订阅!

感谢您的投票支持!

感谢书友风中晓雨的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20200331123500226的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靓仔爱喝茶的月票支持!

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