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短剧公司与老板(1 / 6)

加入书签

    陈平生开着迈巴赫去上班。

    他们这公司在短剧圈很有名,放在资本市场也就小卡拉米。

    别说整个短剧圈,就是娱乐圈在资本面前不过也就是盛产美女的地方。

    而这些美女最大的商业价值,根本不是代个言打个小广告。

    而是遇水搭桥,逢山开路。

    懂的都懂啊,但凡大老板有个什么项目搞不定,或是遇到了一点麻烦事。

    投个娱乐圈大项目,用资源交换的形式让这些美女陪陪老板身后的人物,一旦事成,比她们代一百个言还强。

    只是娱乐圈早在2025年就被短期圈冲得全面改制,短平快情绪流短剧,杀得那些动不动就拍四五十集,中间还要水个二十集的长剧压根就找不到观众。

    短视频解说更让國内观众极少走进电影院。

    从超一线女星《向阳花》开始,电影投资之路就彻底抛弃了以往那种大投资,流量明星+大IP。

    现在的电影多是以小成本投资,主演自降片酬以薪入股的方式来展开。

    啥意思呢?

    以往那种流量明星动不动拿几千万片酬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还。

    现在都是主演参与,共同承担风险。

    赚钱大家一起赚,亏钱你连基本片酬都拿不到。

    这种模式下,让极大部份娱乐公司都重新活了过来。

    腾影娱乐也是这种模式的开创者,再到后来不管是长剧还是电影,统一都用这种模式。

    共担风险,共享成就。

    不管是短视频还是短剧,都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娱乐圈发展。

    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还是圈内的编剧地位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以前的國内编剧地位不如狗,稍大牌一点的明星都带着自己编剧,动不动就能改台词改剧本。

    尤其是那些背靠资本的二线配角,稍不如意就疯狂加戏。

    这种情况在娱乐圈整体改制后发生了极大变化。

    不管是小成本电影还是小成本长剧,只要剧本好,演员演技能力过关,都能小火甚至大火。

    反观那些大投资,带编剧喜欢给自己加戏的流量明星包括一线大牌,经常亏得连亲妈都不认识。

    这就导致圈内越来越重视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