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剿抚并用(2 / 2)
刻发射信号弹呼叫支援,没几天就把窝阔台的游击分队收拾得干干净净。
另一方面,他还派出二十多个使者,带着罐头、布匹、药品和各种现代生活用品,前往各个蒙古部落招抚。
出发前,杨建国特意交代使者:“你们见到部落首领,一定要把话说清楚。只要他们愿意归顺大宋,不仅能保住现有的牧场和牛羊,我们还会给他们提供庇护,以后谁也不敢欺负他们。另外,我们会在每个大部落附近设立集市,用公平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羊毛、皮革,卖给他们急需的粮食、盐巴和铁器,绝不欺负他们。”
使者们领命去了。
二十多支使者队伍,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顺着草原的风,散向漠北的各个角落。
每一支队伍都精心挑选过,由一个能说会道、懂蒙古风俗的军官带队,再配十个身手利落的精锐士兵当护卫,还有十匹壮实的驮马,背上驮着沉甸甸的木箱,里面装的全是能让草原人眼前一亮的好东西。
其中一支队伍,带队的是杨家军的一个连长,名叫王彪。
王彪三十多岁,脸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看着凶巴巴的,实则心思细得像筛子。
他在边境跟蒙古人打了十几年交道,蒙语说得比汉语还溜,草原上的规矩门儿清,派他去招抚小部落,再合适不过。
他们这队的目标,是肯特山南麓的乌尔逊部落。
这部落小得可怜,总共就一千多口人,全靠放羊过活,这些年被隔壁的乃蛮部欺负得够呛,日子过得紧巴巴。
王彪他们骑着马,走了三天三夜,终于瞅见了乌尔逊部的营地。
那营地建在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几十顶毡房破破烂烂的,有的毡房顶上还露着窟窿,羊群在附近的草地上慢悠悠地啃着草,看起来没啥生气。
一瞧见王彪他们这支穿着整齐军装的队伍靠近,牧民们瞬间慌了神。
窝阔台前几天将部落里仅剩的几十个男人全都征走。如今部落里大多数都是女人和不满十五岁的孩子。
女人们抄起身边的木棍,赶紧把孩子拽进毡房,一个个紧张地盯着杨家军,像是在看豺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