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救出爱莎母子(1 / 4)

加入书签

1945年初秋的兰封县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氛围,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与沉闷。

彼时,虽然国共两党在名义上仍维持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合作局面,但细心的人们不难现,街头的抗日标语已经悄然更换了几轮,新贴上的告示中那些微妙的措辞变化透露着时局的暗流涌动。

茶馆里,往日的喧闹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刻意压低的议论声和不时交换的警惕眼神。

刘汉山蹲在县衙后巷那块被岁月磨得亮的青石板上,手中的老烟袋锅随着他沉重的呼吸忽明忽暗,那跳动的火星映照出他紧锁的眉头和眼中深藏的忧虑,就像这个多事之秋里每一个普通百姓心中都挥之不去的阴霾。

&0t;汉山哥,都打听明白了。

&0t;邵大个佝偻着身子,像只警觉的野猫般蹑手蹑脚地蹭过来,粗糙的手掌半掩着嘴,声音细若蚊蝇,&0t;爱田和那孩子现在被关在东郊军营的地牢里,就是汪存财那个混账的部队在把守,听说里外三层都设了岗哨。

&0t;

刘汉山阴沉着脸,将铜烟锅在青石板上重重地磕了三下,火星子噼里啪啦地溅起来,映得他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0t;这个汪存财&0t;他咬着烟嘴,眼前浮现出那个满脸横肉、眼露凶光的国军团长,那家伙总爱把军装扣子解开三颗,露出脖子上挂着的金佛,&0t;听说这阵子他一直在倒腾日本人留下的军火物资?&0t;

&0t;可不是嘛!

&0t;邵大个紧张地左右张望,脖子缩得像只受惊的乌龟,压低声音道,&0t;昨儿个晌午,我亲眼看见他那个油头粉面的副官带着几个兵,往怡红楼后门抬了三个樟木大箱子,那箱子沉得啊,压得扁担都弯了,八成是&0t;话刚说到关键处,刘汉山突然眼神一凛,锐利的目光像刀子般剜过来,吓得邵大个立刻噤声。

远处传来整齐划一的皮靴声,一队荷枪实弹的国军士兵正沿着斑驳的城墙根巡逻,刺刀在夕阳下泛着冷光。

刘汉山不动声色地将烟杆往粗布腰带上一别,起身时右手状似无意地按了按内襟——那里密密实实地缝着八根黄澄澄的金条,硬邦邦地硌在肋骨上,每走一步都疼得他直抽冷气。

刘汉山昨日傍晚时分,在巡视战俘营外围时,无意间瞥见爱田女士牵着年仅三岁的幼子,步履蹒跚地穿过营区大门。

那孩子紧紧攥着母亲的衣角,稚嫩的小脸上写满惶恐与不安。

这一幕让刘汉山心头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楚,仿佛有块石头重重地压在胸口。

他望着母子俩瘦弱的背影消失在营房拐角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孩子那双清澈却充满恐惧的眼睛。

经过彻夜辗转反侧,刘汉山下定决心要设法帮助这对母子脱离困境。

他暗自誓,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和方式,将她们平安送出这个充满苦难的地方,让她们能够回到日本故乡,与亲人团聚。

在刘汉山看来,这不仅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更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做出的选择,或许这就是上天安排他遇见这对母子时赋予他的使命。

县委大院的后厢房里,张德祥正在泡脚。

木盆里的热水升腾起白雾,将他那张保养得宜的脸熏得泛红。

见刘汉山进来,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顾用脚趾拨弄着水面上漂浮的艾草。

&0t;张书记真是好雅致啊,这书房布置得如此典雅。

&0t;刘汉山脸上堆着殷勤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两包精装的上等烟丝轻轻放在红木茶几上,&0t;听说您最近夜里总是辗转难眠?我特意托人从云南带了些顶级烟丝来。

&0t;

张德祥这才慢悠悠地抬起眼皮,锐利的目光在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