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谁来打幡扛大旗(1 / 3)
就在刘汉山身处囹圄之际,他的父亲刘德全因疾病缠身,终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刘德全常年受着疾病的折磨,尤其是他的肺病,使得他对寒冷的气息异常敏感,一旦遇到冷风,便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掐住了他的喉咙,令他痛苦不堪。
情绪波动也会引他的身体不适,一旦动怒,便感觉胸中气血翻涌,呼吸困难,犹如一只被掐住脖子的鸡,挣扎着求生。
在早些年,由儿媳妇樊玲珑照料,刘德全的生活还算得上是安适无忧。
樊玲珑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他的饮食得当,衣着适宜,身体状况一度保持得相对稳定,生活过得还算滋润。
自从樊玲珑离世之后,刘曹氏接过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然而,刘曹氏生性粗糙,对男人的照料并不上心,使得刘德全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终于有一天,他不得不卧床休息。
当有关刘汉山被日本人非法拘捕的消息传入刘德全的耳中的时候,他感到极度的悲痛和绝望,情绪激动到了极点,竟然因为悲痛过度而一口气上不来,当场晕厥过去,经抢救无效后离世。
他在床上躺了还不到三天的时间,便因为同样的原因,追随他的儿媳妇而去,走上了通往天国的道路。
刘德全的离世,像是一记重锤,砸在了这个本已风雨飘摇的家庭上。
家中的人们,尽管心中充满了悲痛,却也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们知道,现在他们不能倒下,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更多的责任需要他们去承担。
刘汉山的妻子黄秋菊,原本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人,面对丈夫的非法拘捕和公公的离世,瞬间变得坚强起来。
“现在是她站出来保护这个家的时候了。”
她不顾一切地奔走于各方,寻找能救出丈夫的方法。
她利用自己在村子里的人脉,动了全村的人去帮助她寻找法律援助。
村里的老人们看着这位昔日里温柔的儿媳如今如此坚强,纷纷表示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们有的帮忙筹集资金,有的帮忙联系官府,有的则帮忙照顾刘家的孩子和老人。
一时间,整个村子都弥漫着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
刘汉山的儿子刘麦囤虽然年轻,也明白自己现在肩上的责任。
他一边帮助母亲处理家中的事务,一边也在寻找能够救出父亲的方法。
刘家人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们的坚韧和毅力,不仅让他们自己得到了成长,也让整个村子的人们都为之动容。
刘德全的丧礼办得相当风光体面,规模宏大。
他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三个儿媳进门后,更是喜添五个孙子三个孙女,家庭人口众多,丧礼的场面宏大。
刘德厚已经在床上瘫痪了十多年,但他的生命依然顽强地延续着。
他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成家,当叔叔刘德全去世时,她们都带着孩子回到娘家,为父亲送殡,这些孝子宾客的阵容庞大。
在刘德全的丧礼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决定由谁来打幡。
这个问题由执事客陈石头和刘家商量决定。
在乡绅村贤议事会上,刘家二爷、三爷和四爷三兄弟表现得异常团结,他们一致坚决地表示:“大哥已经不在了,老二应该顶上。
这次出殡,由刘汉水来扛幡。”
刘汉水对此并没有推辞,他直接表示愿意承担打幡的责任。
他的理由听起来非常合理,他说:“皇帝在选择太子时,先考虑的是长子,如果长子不在了,自然由次子继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刘麦囤已经十五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