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遍地贼的年代(1 / 4)

加入书签

那天,侯黄氏步履蹒跚地来到了刘家的大门口,当她跨进刘家的庭院时,映入眼帘的是黄秋菊正忙碌地刷着一口大锅。

刘家人丁兴旺,饭量也大,因此锅的尺寸也是特别的大。

每年春节和元宵节这两个重要的节日,这口大锅经常被邻居们借去用来杀猪煺毛,它的用途不可或缺。

侯黄氏看着那口黑铁铸成的锅,它的内壁上有一层金灿灿的锅疙疤,这是长时间使用后锅底自然形成的,侯黄氏看到这一幕,不禁垂涎欲滴,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黄秋菊看着侯黄氏的表情,笑着解释说,今天做的馍已经全部被吃光了,晚上准备蒸一锅大米饭。

可能是加水的时候不太注意,水放得稍微少了点,结果锅疙瘩变得特别厚。

她深知刘曹氏的脾气,如果她看到这么厚的锅疙疤,肯定会责怪她浪费了粮食。

于是黄秋菊赶紧找来水,将锅疙疤浸泡起来,打算用来喂牛,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刘曹氏的责骂,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不浪费任何粮食。

侯黄氏疯般地攥住黄秋菊的手,愤怒地斥责道:“你这个不懂事的娘们,外面有多少人为了一口吃的,不惜卖儿卖女甚至卖自己,你这样糟蹋粮食,简直是天理难容,小心遭天谴!”

说完,她迅将锅底的锅巴铲起,用毛巾包裹好,藏进了衣袋里。

侯黄氏自己家中也粮食紧缺。

侯宽兄弟俩虽然吃喝不愁,但鲜少顾及家中的父母。

侯黄氏此次到刘家串门,也是希望能得到一些食物和饮料的补给。

她这次带走的锅巴,足足可以煮成三碗饭的量。

回到家后,她用水泡软,熬成粥,让老两口饱餐了两顿。

黄秋菊此刻心中充满了暴户的傲慢,看到侯黄氏的节俭和小气,不禁有些鄙视。

“这些都是用来喂牛喂牲口的,你要它做什么?”

她轻蔑地说道,“别人挨饿我管不着,我们家的粮食多得吃不完。

我们家汉山说了,这大米有万儿八千斤的,一点也不愁。”

黄秋菊的话并非夸大其词。

邵大个带着几十个人,历经数月从湖北运来了一万多斤大米。

刘汉山从春秋两季的旱灾和雨灾中早已预见到今年的饥荒,因此提前做好了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黄秋菊一时口快,说出了刘家的秘密。

侯黄氏震惊的同时,心里顿时充满羡慕嫉妒恨,当天,村里都知道了,保长马高腿也就知道了。

没几天,这话也传到了县城当差的侯宽耳朵里。

大河没水小河干。

大饥荒不光欺负平头老百姓,也包括当地驻扎的部队。

日本人催粮,八路军也催粮。

老抬们更是不客气,开始明抢。

在偏远的乡村里,最为尴尬和痛苦的角色莫过于村保长。

他每日都要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压力,那些势力包括日本占领军、国民党的政府官员,以及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对于这些势力,他都无法轻易得罪,因为他们随时都可能给他的生活带来麻烦。

而在此时的艰难时期,村子里的人们纷纷外出逃荒,寻找一口饭食,保长看着他们的困苦,却也如同从石头中榨油一般,难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在这种无米之炊的困境下,即使是神仙降临,也无法施展魔法让村民们免受饥饿之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高腿得知了刘汉山家中储备了一万多斤大米,这消息让他如同找到了一线生机,兴奋得连续几个小时都没有合眼。

在新的一天破晓之前,他迅地行动起来,先是派遣手下人去通知侯宽,让他带着日本人前来刘家。

紧接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