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灾之年(2 / 3)

加入书签

最小的儿子两块大洋卖给了别人。

刘汉山喜滋滋看着未来的儿媳妇,那个圆圆胖胖的小女孩儿。

张大妮一点不惧,笑眯眯地瞅着公公。

刘汉山在他几个弟弟妹妹面前绷着脸,在他儿子面前没有笑容,只要看到张大妮,脸就欣然。

这让三个弟弟妹妹嫉妒,他们也想在大哥面前受宠,极力卖弄自己的把戏,希望能看到哥哥的笑脸,然后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可惜刘汉山根本不屑一顾,一点不给面子。

刘汉山属于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张大妮一辈子都相信刘家收留她当团圆媳妇是行善积德,让她跳出火坑,不再为吃饱饭愁。

其实,刘汉山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只是当他做善事积阴德,那算是没看透他的心机。

刘家正缺人手,刘汉山要张大妮早点来到刘家,比雇人干活好多了,又不招摇,惹人嫉妒。

张大妮早晚是刘家人,出力干活,不用花钱,合情合理。

入冬开始,来刘家的蹭饭吃得人突然多了起来。

这些人大部分是租户。

他们来到刘家,理由五花八门,磨磨蹭蹭,最后吃顿饱饭,顺便借点粮食度饥荒。

刚开始是刘曹氏做饭,款待这些租户,没几天她就厌烦了。

刘德全身体有恙,不是胳膊疼就是腿脚痒,瞧病看医生,抓药熬药汤,刘曹氏忙不过来。

其他几个儿媳妇一个比一个精明,有好吃的赶苍蝇一样赶不走;一说干活马上溜走,十匹大马拉不住。

刘家缺个顶梁的女人。

张大妮没有进门,因为樊玲珑的早逝,刘家缺个正当年的小媳妇持家,老中青三代不能环环相扣,陇不缺苗,过日子就会缺盐少醋差酱油。

张大妮来了,她把这个关键环节弥补了,空出来的位置顶上了。

张大妮右手腕外侧骨节有一个鸡蛋大疙瘩。

小时候以为是什么骨节病。

西部山区缺碘地区常有这种病,家里人担心会传染。

后来张大妮才告诉儿女们,这是小时候做馍和面太多落下的毛病。

张大妮从进门第二天开始,每天早上鸡叫头遍起床,刘麦囤套驴拉磨,张大妮接面萝面。

刘汉山起床,他俩已经磨出两袋粮食的面。

张大妮开始刷锅和面做饭。

她做饭按照家里五口人口做,一锅出十二个碗大的窝头。

刚要吃饭,外面有人来找刘汉山。

这些人进了门,先看饭桌。

馍框里有吃的,上桌拿馍夹菜。

没吃的,刘汉山让儿媳妇重新和面做饭。

乡村吃饭没有七大碟子八大碗这么复杂,一般是贴锅饼,蒸窝头,萝卜咸菜,咸豆浆,外加一锅玉米稀粥。

这些食品,要比今天的七荤八素还要珍贵。

这些男人都是家里顶梁柱,没吃没喝,也不想失了面子。

他们踩着饭点来到刘家,我爷刘汉山故意谦让几次,让他感觉不坐下来吃顿饭就是不给刘管家面子。

他们吃得很嗨,张大妮做饭就很苦。

一天做五顿六顿饭,算是过年放假。

张大妮说她一天最多做过十一顿饭,从天一亮到小鸡上树进我,一会儿没得空闲。

刘家不缺粮食。

这两年麦收秋收,好多租户把打下的粮食直接送到刘家,家里八间东西厢房装满了粮食,后刘庄赵庄还有两个粮库,囤了三四万斤杂粮。

刘汉山神机妙算,一开春指派邵大个去湖北买粮囤积。

家里粮仓空出来没几天,邵大个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粮仓填满。

大饥荒那年,张大妮做饭救了很多人。

后来上了年纪,患哮喘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