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送还日本女人(1 / 4)
刘汉山毅然决定为这些谷物换上崭新的包装袋,将它们运往县城。
他这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坚定选择。
昨天,他亲眼目睹并参加了那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而且亲自上了战场,痛杀日本兵,出了一口恶气。
不过,这事儿也留下后患,那些被俘虏的日本兵几乎都认识这个大个势大力沉,英雄无敌,他就是夺命的猛虎,他的身影如同阴霾般沉重地压在县城的天空上,令人感到压抑。
日本人的命运,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又映射出社会的种种矛盾。
刘汉山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这事儿不能再弄大了,鲁莽的行动只会激起日本人更大怒火,连累的肯定是兰封县百姓。
因此他选择了谨慎的退避,这既是为了保护那些无辜的村民,也是为了守护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
刘汉山的谨慎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智慧。
真正的力量并非来源于盲目的冲撞,而是在于审时度势的退让与精心的策略布局。
暂时占的便宜,以后会有更多的损失去补偿,胜利要等待最后的决战。
他选择用新的包装袋为日军这些谷物披上外衣,里面掺杂一些石子沙土,让日本人自己追责内讧,比直接拒绝更能给敌人带来麻烦,以此避免可能的冲突与纷争。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些承载着家国情仇的谷物送入县城,给日本人以惩罚,为村民们带来一丝生活的平安。
原田志乃作为日本军队的指挥官,虽然对上级的命令执行得毫不含糊,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挣扎。
他当天接到电话,下令将这些日本俘虏送往青岛的军营,接受军法的审判。
这是对战争规则的尊重,也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
车是县城的,日本兵们也没有抵抗,因为一听机枪和几把三八大盖对着他们,稍微有些举动就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一天的时间,这些日本人就被送往青岛军营,这座位于海边的军事要地,即将成为这些战俘命运的十字路口。
军法的审判,不仅是对他们行为的惩罚,更是对战争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战争的走向,决定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命运。
刘汉山的行动与原田志乃的决策,在那段独特历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关键。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抵挡着战争的残酷,坚定地守护着内心的信仰。
这是一场无形的对决,也是一场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度考量。
原田志乃的举动,在刘汉山看来,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契约精神。
尽管刘汉山并未察觉,那些慷慨赠予的粮食,实则是原田从日军运输线中巧妙挪用的军粮。
对于刘汉山,原田志乃也是抱有感激之情。
他认为这是一个收获民心的好机会,通过征服刘汉山而征服所有的村民,赢得中国人的臣服。
一天上午,他带着两名部下,亲自到后红楼村造访刘汉山,以表达对刘汉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后红楼的村民们没有见过日本兵,对这些个头不高日本人充满了好奇。
当原田一行踏入村庄的瞬间,他们就成了村民们眼中的奇异动物,大人小孩围得密不透风,指指点点,他们的一举一动的言行举止都成了村民们热议的话题。
有些捣蛋的孩子,用弹弓打日本兵的肚子,脑袋。
这是中国一个普通的村庄,一场非同寻常的外交战正静默地上演。
三位来自日本的军人,放下自己手里的刀枪,当做一个和平使者访问村庄,他们的到来犹如毒气弹,无色无味轻轻拂过了村民们平日的宁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