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张德祥峰回路转(2 / 3)

加入书签

到豫西栾川县山沟里,准备伏击过路的商人,捞一票小试身手。

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他俩刚进路边的小树林里,就被这里打伏击的栾川县八路军游击队俘虏了。

二人因祸得福,加入了八路军队伍。

几年里枪林弹雨,媛媛改名庞媛媛,打仗勇猛不怕死,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不到两年就成了游击队长,是八路军的团职干部。

张德祥有文化,有见识,又有指挥能力,在八路的队伍里更是如鱼得水。

他带队打了几次胜仗,从班长直接当了连长,又从连长直接升级为营长,不到一年,就当了八路军主力团团长。

他先是到桐柏山革命根据地学习提高,后到延安继续深造,成为一个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员。

“你又回来了,是耗子摸猫尾,不送命也伤残,胡萝头不会饶了你。”

张德祥把那顶老鼠灰的军帽拿在手上,擦擦眉头上的汗水,领导念悼词那般严肃认真:刘大管家,你蹲在兰封县户家大院,对当前国内外革命形势不太了解。

不光是你,许多农民待在村里,目光短浅,只想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对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儿不太关心。

我这次回来,就是动大家救亡图存,投身革命的。

刘汉山从张德祥这里了解不知道的稀罕事儿。

他这才知道慈禧老佛爷远逃山西陕西,袁世凯当总统八十二天下台死亡,孙大炮当了国民政府总统,知道有个蒋该死正在围剿红军部队,红军长征到了陕西延安,日本鬼子从关东进入北京,从卢沟桥炮轰紫禁城。

也知道了东北少爷将军张学良兵谏领袖蒋该死,失败后被关押到监狱自省。

他第一次听说,就在这几天,日本人在南京杀了那么多的老百姓。

张德祥很会白话,说得满嘴白沫,鲫鱼吐泡泡一般,嘴角积攒一堆小泡,婴儿吐奶一样,嘴里流出白乎乎一团液体。

张德祥说这次回来,就是动群众,壮大队伍,鼓励更多的青年参加革命,驱逐鞑虏,保家卫国。

刘汉山二十三四岁年龄,满腔热血,被张德祥忽悠得直想蹦高:“张书记,我第一个响应。

我要参军,参加革命,打鬼子,保国家。”

张德祥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嘴里推脱说,汉山弟,你的干革命热情应当鼓励。

不过,你不能当兵穿军装。

刘汉山纳闷:“你以前不是一直想让我到你队伍上,给你当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吗?”

“那是以前,现在我需要你继续待在孔家当管家,因为这是革命斗争的需要。”

张德祥说,他这次从主力部队退下来,转到地方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给部队筹措军需物资。

特别是粮食、布匹、医药,更重要的是兵员。

部队没有粮食布匹不行,战士不能饿着肚子打仗,也不能裸露身体行军。

没有药品,战士负伤得不到及时医治,会增加死亡率,部队减员太多就影响战斗力。

过去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正因为后勤保障如此至关重要,八路军才下狠心,把他这个主力团的政委调到地方当县委书ji。

八路军主力团有一两千人,人多势众,打起仗来排山倒海,过瘾带劲儿。

县委书记是地方干部,有职无权,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那时的干部不像今天的县委书ji掌握实权,威风八面,一言九鼎。

从主力部队到地方工作,像今天的县长、书ji到政协人大岗位,或者直接退休回家当家长,退休金一分没有,难言的失落痛苦。

“那我能干啥?”

刘汉山听半天没有听到自己想听的结果,忍不住了。

张德祥要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