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找到了证据(2 / 3)
在原地,胡萝头没有动。
张德祥拿到钱,没有抱着金银珠宝直接找徐大风。
张德祥也是人中精,水中龙,可不干那些瓠子秧子缠南瓜的蠢事。
他花了2根金条,在省城汴梁买了一套宅院。
丫鬟老妈厨子找好,亲自找到罗素辰的娘家哥哥出面,在八月十五那天把罗素辰请到汴梁,一番炫耀后和盘托出心里话:“只要你答应将徐大风嫁给我,或者同意和徐大风约会帮忙,瞒住胡萝头,这个家就是恁地,这些老妈子丫鬟厨子都是你的,每月还有养家糊口的花销。
从今天开始,你过上地主老财阔太太的日子。”
胡萝头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人物,出手阔绰大方,银圆金条没少给罗素辰,要不然,她也不会让徐大风无名无分地跟着胡萝头。
今天让罗素辰明白了,啥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和张德祥比,胡萝头就是井底的蛤蟆,村里的土财主。
对于张德祥提出的要求,罗素辰满口答应。
只要是胡萝头外出,罗素辰就会给张德祥送信。
有时罗素辰会编些理由带着徐大风去汴梁小住几日。
胡萝头一直相信罗素辰,没想到她居然是个家贼,徐大风和张德祥鸳鸯戏水,铺床叠被,胡萝头居然没有现。
转眼到了深秋,地里玉米棒子上了墙和树,红薯下窖,花生入囤,洁白如玉的棉花垛了起来。
乡村猫冬的日子开始,老抬们最繁忙的日子也开始了。
刘汉山好几天不回家。
他带人去附近村里收棉花。
去年刘汉山在红庙集当行伍,认识一位革命党的军需官,知道国内狼烟四起,一会儿是外国人和中国人打仗,一会儿是革命党和政府军开战,还有土匪流寇打家劫舍。
这些人平时要穿衣服,死后收殓也得几尺裹尸布,军需官到处求购白布。
城内布庄那点存货哪里够用,军需官只好来到乡下。
刘汉山和孔春生说,好多佃户冬春没事儿干,要组织佃户纺纱织布,卖给部队。
从中秋节后开始摘第一茬棉花起,刘汉山带着几十个佃户长工走街串村买棉花,让木工打造纺棉车和织布机,准备大干一场。
不久,感到资金捉襟见肘,张德祥借的钱该还了。
张德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见人就骂。
一个大男人,借钱不还关系到名声人格的事情,决不能装孬不仁务,违约背誓。
如果这样干一次,你在男人女人甚至老人孩子面前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张德祥这样有头有脸的世面人,落个不仗义的名声,以后再无朋友打交道,连部下也找茬离开。
那个时代的男人,最看重自身名声,最懂得保护自己的人设,宁愿丢掉性命,也不愿落个不仁务的坏名声。
为了找钱还账,张德祥想了不少主意,连天加夜抬人绑票挣钱还账。
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么邪,你越是需要什么,越是麻烦频出得不到。
越是想挣钱,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挫折,到嘴的鸭子能飞上天。
张德祥以往绑票抬人,快者两天,最慢不过一个礼拜,百个大洋挣到手。
现在需要钱,一连抬五家,居然没有挣一个大洋。
张德祥中秋节前抬了一个河东曹县的财主,六十多岁,穿长袍大褂,后脑勺还留个猪尾巴一样的脏辫。
老财主从被几个人抬上马的那一刻起,不喊不叫,不哭不闹,好像去旅游看风景般纵容。
进了土山寨,要酒要肉,吃饱喝足闷头睡觉。
几天后老财主家来人了,后面跟着张德祥的老娘。
原来,老财主是张德祥的亲姨舅,张德祥姥娘和老财主的娘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