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举起正义的大旗(2 / 4)

加入书签

手下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深知江湖中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用一句文绉绉的话说就是“不得扰民”

一旦现有人在他的地盘上祸害附近村民,他一定会严惩不贷。

即使是手下的小弟,也别想轻易逃脱制裁。

胡萝头的要求简单明了:不许在他的地盘上为非作歹,否则不死也要脱层皮。

正因为有这样的原则和规矩,胡萝头在兰封县的威信很高,老百姓不讨厌他们,胡萝头江湖中的地位越稳固。

他手下的兄弟们也都深知这一点,因此行事格外谨慎。

在胡萝头的领导下,他们不仅为附近的大户人家解决了不少麻烦,还维护了江湖的和谐。

刘汉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里对胡萝头有了更深的认识。

他果断地否定了胡萝头,继续在江湖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刘汉山想不起来还有那些老抬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到前红楼村去抬人。

前红楼村兰封县东半县最大的村子,有近万口人。

付家、刘家、靳家是大户人家,人口过千。

一般的老抬队伍,走进前红楼村,里面有意设计的街道东拐西绕,外村人很难走出来。

如果不长眼抬了四大家族的人,一声吆喝,几百口子就把你堵在大街上,砖头瓦块什么的,不知道从哪里就飞了出来,绊马索野兽夹让你寸步难行。

前几年山东一队响马30多人进了前红楼,村里一夜鼓声锣声不断,火铳鞭炮不停,到了第二天早上,30多个响马全倒在大街上,至此,老抬和响马经过前红楼村,宁愿绕道二十里远也不进村。

刘汉山一路小跑进了樊家。

一家四口有坐有站,樊玲珑和樊盼弟泪水涟涟。

樊一篓蹲在门前抽烟。

樊付氏站在一边抹眼泪。

樊玲珑的妈妈樊付氏说,昨天晚上他们仨去盐场晒盐,家里就剩我和铜锣。

天朦胧黑,突然来了三个人,说是找丢蛋鸡,看到只有我们娘俩,两个人拧着我的胳膊,把我关在屋里,搭上门帘,另一人抱起铜锣跑了。

临走说,给七天期限,樊家拿一千大洋去黄河滩赎人。

“不用猜,肯定是胡萝头干的。

附近几绺子老抬,只有胡萝头敢进前红楼抬人。”

樊一篓道。

“叔,不一定是胡萝头。

我听说老抬有规矩,兔子不吃窝边草,胡萝头经常到河东曹县、黄河北岸的长垣、延津一带抬人,很少在本地作案。”

刘汉山说,民国时期的中原各县,匪患猖獗。

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两股数百人的老抬。

平原上的老抬不同于山区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的土匪,他们没有固定窝点,白天不敢啸聚,兵勇散落在村庄户舍,和平常人一样种地干活过日子。

老抬头目住在村里相好或情人家里避身,实在无聊会像胡萝头那样,背个粪筐上街捡粪,装作勤劳奋勉的老农。

或者骑马牵驴集会上嬉闹,码牌赌博喝花酒,扮作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一旦有事儿,通过眼线快传递消息,夜晚在指定地点集结,聚起一支队伍,奔赴目标。

官有官路,匪有匪道,老抬有自己规矩。

老抬在那里住居,绝不在本地做活儿,还常能仗义疏财,帮助当地民众干些事儿,这也是收买人心,为自身安全着想。

兰封县的老抬,常到外地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河东响马,也经常到兰封县抢劫。

如果老抬知道了是河东响马,也会及时报官,让县衙派保安团过来剿匪。

有时他们主动出击,打跑河东响马。

当然,他们去河东也常碰到响马的伏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