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陈恪出山,百年难遇之新学,心学问世!(3 / 5)

加入书签

;其实就是圣王教化,礼道。

    代表的是中土王朝对四海的教化,要遵循“礼”,为人,要尊老爱幼,为官,要忠君爱国,强者当以弱者的边界为边界,不能跟魔国一样,弱肉强食,完全是另一套生存法则。

    “礼学在早些年,好像是主流吧?”

    陆鸣渊记起来了一些,齐行砚好像就是礼圣一脉的后代,包括他的爱妻,齐暮雪,也是一样。

    “对,在两千年前是主流,而且天下读书人都推崇礼道,但后来兵家出来以后,礼学就落魄了。”

    陈恪点了点头。

    陆鸣渊顿时恍然,那跟自己想的一样。

    礼道两千年前的确是天下主流,明智讲理,大国之间也要讲道理,以礼为主。

    那个时候打起仗来,两国来使都必须要在战场上互相谦让一二,然后大家按照流程来打仗,如果对方损失比较惨重,鸣金收兵的话,就必须要停手。

    甚至还要送一些物资过去,免得对方出问题。

    后来兵家出来了,打起仗来愣是一点规矩都不讲什么,乘胜追击,兵不厌诈,偷袭,火攻,围城,反正为了赢,什么手段都用上。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

    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推崇礼学的国家都灭亡了,久而久之,各国君王一看。

    这学问害死人啊,大家都讲道理还好说,碰到一个不讲道理的没法玩。

    故而礼学瞬间败落,不过随着盛世到来,礼学又回到了主流,当然这一次是改良版的礼学,提倡读书人之间的礼道,尊师重道,以及家庭和睦,君臣之间的礼数。

    天地君亲师,就是礼学的核心,完美符合政治需求,所以礼学又被抬起来了,当然兵家照样无视,只不过需要的时,候会拿出来,不需要的时候谁都不搭理。

    “第四个呢?”

    陆鸣渊继续问道。

    “第四,就是我的先生,文圣指定的名为国学的学问,认为众学平等,书画、音律、易学、术数、医学、星相,皆为中土天下实用学问,不该分等级先后,主张入仕为官,造福百姓。”

    陈恪给予解释。

    这个陆鸣渊懂。

    目前各大书院培养士子的主流,就是这个,一个人即便学问再高,可终究是能力有限,这个能力主要还是取决于身份地位的原因。

    读书人当夫子,即便是教一百个学生,三年一课,穷尽一生,算六十年,也不过是两千学子。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