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陈恪自有赤子心,发誓不做侍读郎(3 / 4)

加入书签

 “若是真要吵,就去书院的问圣台上辩论。”

    所谓问圣台,乃是读书人之间辩论的地方,相对于武人的比武台,要文雅一些。

    不过也要惨一点,比武台即便是输,也就是伤的重。

    而读书人之间辩论输了,严重是真的会跌境的。

    秦满贵冷哼道:“我倒是敢,不知陈侍读可否应战?”

    陈恪看出了秦满贵身上有些不对劲,想了想道:“来吧。”

    “请祭酒大人出题。”

    国子监祭酒见真的两人上了问圣台,露出了无奈的表情,最终还是出了个题目。

    “敢问两位,何为国运。”

    秦满贵面露自信,出声回答:“王朝之气运,是为国运。”

    “国运昌盛,则一朝欣欣向荣,若国运衰败,则事倍功半,天灾人祸迭起。”

    国子监祭酒继续问道:“如何增强国运。”

    此话一出,在场学子无不好奇,低头沉思。

    “国运之提升,在于根基,行兵打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而一朝根基,应在百姓,百姓兴,则国兴,民富国盛,故可提升国运。”

    “此等国运,乃千千万万世。”

    秦满贵出声回答,让国子监祭酒连连点头,不少学子也是觉得极为有理。

    “世子的学说跟亚圣很像,‘民为贵,君为轻’,想必是读了不少圣人之言。”

    “那是自然!”秦满贵展开折扇,翩翩一笑道。

    正当众人夸赞之际,陈恪却是沉思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质问道:

    “敢问世子一句,您可知京城一斤米需要多少文钱吗?”

    声音响起,一时之间,书院所有人不由将目光看向陈恪。

    尤其是国子监祭酒。

    “不知。”

    秦公子看了一眼陈恪,他本想不回答,但看了看祭酒大人,还是淡淡回了一句。

    倒不是不想回答,而是真的不知道。

    “那你知一个肉包多少文吗?”

    陈恪继续问道。

    “不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