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桃花雨(壹)(1 / 3)

加入书签

第三十八章:桃花雨(壹)

Part One:寒门炒豆待知交 残梦犹闻旧院箫

江南的秋,素来是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

可这嘉靖某年的秋,落在吴县乡野这间颓败的唐氏故居里,却只剩下浸骨的湿冷与挥之不去的萧瑟。几片枯黄的梧桐叶被风卷着,打着旋儿,有气无力地拍打在糊着半破桑皮纸的窗棂上,发出沙啦啦的声响,如同大自然的叹息。

灶间烟火气倒是升腾着,却掩不住一股子贫寒。唐寅唐伯虎,这位昔年名动苏杭、诗画双绝的风流魁首,此刻正佝偻着腰,守着口豁了边的铁锅。

锅里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只有小半碗黄豆,在微弱的柴火炙烤下,噼啪作响,艰难地翻着身,散发出一种焦糊与仅存的豆香混合的、属于穷困的独特气味。这便是他今夜招待老友的全部家当了。

他瘦削的手指捏着锅铲,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眼神却有些飘忽,越过低矮破败的灶台,仿佛穿透了斑驳的泥墙,落在一个早已模糊、却又刻骨铭心的春日。

那时节,桃花开得正盛,如霞似锦,灼灼其华。

徐员外家那偌大的花园里,假山玲珑,曲水流觞。就在一株开得最繁茂的老桃树下,一个娇小玲珑的身影,穿着簇新的桃红衫子,鬓边簪着一朵初绽的桃花,正踮着脚尖,努力攀折高处的一枝花。

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花瓣儿,在姑娘白皙得近乎透明的脸庞上跳跃,勾勒出少女特有的、带着绒毛的轮廓。她便是徐家的小姐,桃花姑娘。她折下花枝,回眸一笑,眼波流转,清澈得如同山涧初融的春水,就那么毫无预兆地,直直撞进了唐寅的眼底心间。

“桃花……”一声低低的呢喃,带着无尽的酸楚与追忆,从唐伯虎干裂的唇间溢出。这名字,是心头一道永不结痂的伤疤,是繁华落尽后最刺骨的寒冰。

“砰!砰!砰!”

院门被拍得山响,粗粝的嗓门穿透暮色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熟稔和霸道:“老唐!伯虎!开门!莫不是又抱着你那些发霉的字画做春秋大梦呢?再不开,俺老祝可要施展‘穿墙术’了!”

这声音如同重锤,瞬间击碎了唐伯虎沉溺的幻梦。唐伯虎猛地一激灵,手一抖,几粒黄豆蹦出锅沿,滚落在积满灰尘的泥地上,像生气的河豚鱼。

门外雷霆大作之人,正是祝枝山!三天前约好的,今晚四人同去城里看新排的《桃花扇》。

他慌忙将锅从火上移开,但显然豆子已然有些焦黑。他胡乱用袖子擦了擦额角不知何时渗出的细汗,又下意识地抻了抻身上那件洗得发白、肩头还缀着补丁的旧青衫,快步穿过杂草丛生的小院。

门闩拉开,“吱呀”一声,门外站着三条人影。当先一人,身材壮实,面皮微黑,正是祝枝山祝允明。只见他一身半新不旧的靛蓝直裰,腰间胡乱系着条布带,最显眼的是他抄在袖中的那只右手,生有六指,因此得了“枝山”的诨名,此刻虽未露出,却仿佛自带一股混不吝的江湖气。

祝枝山咧着嘴,露出一口不甚整齐的黄牙:“好你个唐解元,让哥几个喝西北风呢?这炒豆子的焦香,隔三里地都闻见了!”他用力吸了吸鼻子,毫不客气地挤了进来。

紧随其后的是文征明。他比祝枝山略清瘦些,面皮白净,留着三缕短须,穿着件浆洗得干干净净的灰布长衫,袖口磨得有些毛边,却一丝不苟地挽着。

文征明气质沉静,带着读书人特有的内敛,眉宇间却总似凝着一缕化不开的忧虑。他冲唐寅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目光扫过破败的院落和唐寅憔悴的面容时,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痛惜。

最后那位,身量最为单薄,面色在暮色中也显得有些苍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