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商业政治跨界组(2 / 3)
虎视眈眈的落后的国家。
西方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而革命,并没有让国家崩溃。
反而,让国家的科技更进步,生产力更发达。
大清王朝,想要和西方诸国抗衡。
就必须要,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
当下首要的任务是,让让那些旧思想的人下台。
很显然,那些人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就需要那种从上而下的改革。
陈宝箴将改革的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的身上。
不过,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来自慈禧太后的阻力。
一个迟暮的老女人,需要的是苟且偷安。
宁可亡国也不希望自己的权力被架空,那才是最可怕的。(完)
4.郭嵩焘:首位驻外使节的困境
深夜,清朝驻英大使馆。
郭嵩焘独自一人,坐在四楼的办公楼里。
对着半年来的账单,把红木算盘拍的“啪啪”作响。
出国前,同治皇帝给了郭嵩焘7万两的经费。
刚到英国,就交了房租,支出4400两。
半年过去了,抛去人员工资,还有接待研学团的费用。
账上的银两,只剩下2万两不到了。
还要坚持半年,这下可愁死郭嵩焘了。
资本主义国家,吃的、喝的、住的,什么东西都贵。
特别是做事跑部前进,都得请翻译官。
翻译官按时收费,而且不得报销,得自掏腰包。
前阵子司机出门违反交通规则,被车撞了。
各种打点,各种疏通关系,花了1000多两。
刨去日常开销,最贵的还是研学团的接待费用。
荣亲王代表团过来学习,花了980两。
福亲王代表团过来参观,花了1100两。
沐亲王代表团莅临指导,花了1200两。
大大小小的接待活动,上半年居然搞了20多场。
导致上半年的接待费用,居然高达两。
而这些费用,都需要驻外大使馆来承担。
再这样下去,那可是要贴老本了。(完)
5.胡雪岩:花花轿子抬人上之人
花花轿子,抬的是人上人。
胡雪岩说的,其实是这个意思。
并不是所有抬人的人,都会被抬举。
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值得被抬举。
唯独瓷器,才会惧怕被瓦片伤害。
胡雪岩是瓷器,而抬轿子的人是瓦片。
所以瓷器希望瓦片能够懂事,不要随意蹦跶出来。
有钱,并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一定是万万不能的。
瓷器的骄傲,在于有足够多的钱来装饰外表。
比如说,买一枚顶戴花翎。
当然,光靠一枚顶戴花翎还不够,还需要染染色。
最好的方式,就是再花点钱,做做民生实事。
老百姓比较善良,有奶便是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花钱就行了。
胡雪岩,从来不认为花钱会没有用。
那些说花钱没用的,肯定是钱花的不到位。
要是到位了,老百姓可以连亲爹都不认。
更何况,让他们跪下来做螟蛉之子。
男儿膝下有黄金,如果跪下去有黄金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