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紫宸均衡(壹)(2 / 3)

加入书签

展的整治运动,县里人民都表现出饱满的热情。

但是到了乡下,村民的热情就少了那么一点点。

尤其是在龙潭乡小青花园,就有那么一户顾老二人家。

公然在家门口放了一排大缸,养起了小金鱼。

村委人员多次上门做工作,被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为此,村委还制定了专门的措施,软硬兼施。

一段时间来下,拉锯战搞了三五回,还是没有效果。

倒是让周围的吃瓜群众,看了一场场的闹剧。

这次县委派工作组下来,督查龙潭乡的爱国卫生情况。

专门听取了村委对于顾老二家的汇报,大家纷纷皱眉叹气。

倒是司马光提出,让村里组织小孩子去看金鱼。

后来,县融媒体报道了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

甚至在司马光平步青云之后,龙潭乡还有司马光的传说。(完)

4.曹彬:世人皆呼将军,但求做个文人

曹彬擅长打仗,但骨子里讨厌打仗。

毕竟,打仗有风险,人这辈子就怕万一。

只是,被赵匡胤看中,有些仗也不得不打。

比如说,攻打南唐,就是不得已之战。

曹彬爱看书,所以非常敬重南唐后主的李煜。

对于李煜的词,更是深度着迷,无法自拔。

曹彬常常在想,如果李煜不是君主,那他们一定会是好朋友。

他也多了一个可以喝酒闲聊、吟诗作对的知己。

只是如今他只有资格带兵和对方作对,无法吟诗。

所以,当他接到赵匡胤的命令时,起初他的内心是抗拒的。

但是,军令如山,身为将军的他没办法选择。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各种理由拖延进攻的节奏。

眼看南唐城门将破,他装病不处理军政要务。

目的是磨掉其他将领杀敌争功的臭脾气,立下不滥杀的誓言。

最终曹彬用隔空的惺惺相惜,换来了南唐都城百姓的安全。

本质上,曹彬是个喜欢读书的人。

世人都称呼他为将军,但他只想安心地做个文人。

当年,他跟随刘义光攻打后蜀国。

蜀国城破灭亡,其他将军把玉帛装满了行军袋。

唯独他,行军袋里装满了书籍和随身换洗的衣服。

钱财身外物,而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财富。(完)

5.范仲淹: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前几日,范仲淹收到滕子京的信。

滕子京在来信上说,他在巴陵郡主持工作。

这里要鸡没鸡,要鸭没鸭,条件确实有点艰苦。

不过,最近他发现这边的人非常贪吃。

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可以变成美食。

于是,滕子京有个大胆的想法。

想要把洞庭南湖边上的岳阳楼,改建成高档酒楼。

利用水陆交通要道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他知道范仲淹的文采,所以特意来求一篇文章。

并许诺将文章篆刻在屏风上,摆放在酒楼最大的VIp包厢里。

范仲淹合上信,打开信纸下压着的一幅草图。

草图做了不少标注,都是些建筑学的专用术语。

那些标注的文字,对于范仲淹而言无非是画蛇添足。

艺术创作,必须把握住“吸睛”这一根本出发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