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文坛璀璨星辰(下)(2 / 3)
远千里而来。
来到王维家吟诗作对,蹭吃蹭喝。
王维笑脸迎人,热情地接待。
比龙门客栈的老板娘金镶玉,还要有声望。
下厨下多了,王维练就了一身好厨艺。
什么宫保鸡丁、什么水煮鱼,在他手里都是小菜一碟。
至于佛跳墙、蒸熊掌等山野美食,亦不在话下。
谁说乡巴佬的生活,不如城里人。
城里的锦衣玉食,哪有山珍海味来得地道。
这便是王维不愿意离开田园,搬进城里安置房居住的理由。(完)
4.温庭筠:花落不过俗事
花落不过俗事,心痴难渡宦海。
以温庭筠的才华,如果只是专注于《花间集》。
那么,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定不会毁了他的仕途。
偏是他放浪的生性,纵酒直言,屡次得罪权贵。
要知道,权贵们虽然无才,但有的是时间来整人。
他们联合起来,不许温庭筠进入公务员队伍。
这让温庭筠,更加的愤世嫉俗,发表些牢骚言论。
其实,像温庭筠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是应该远离政治的。
毕竟,政治的黑暗,只要读了些书的人都知道。
但知道的东西,不说出来,那才是涵养。
而越是牛逼的文人,越是恃才傲物,越是耐不住性子。
温庭筠一喝酒,容易误把小人当知己。
掏心掏肺,把不能言说的秘密,也如倒豆一般倒出来。
小人们为了能够上位,就会把温庭筠当垫脚石。
如果,大嘴巴子,是他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因由。
那么帮人“替考”,就是他自毁前程的引线。
扰乱科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被抓到都是重罪。
更何况他这么一个才子,做出如此出格的事情。
杜牧曾和他说:“小温啊,做个校书郎,其实也不错。”
可惜,年轻气盛的温庭筠哪里听得进去。
哪怕被社会毒打千万遍,还要把官场当作初恋。(完)
5.杨炯:神童也有机会
有些孩子,在小时候被称乡邻称之为神童。
其中一部分,确实要比同龄人的聪慧一点。
但有些孩子,靠的是家族的名气。
个人的天赋、能力,与同龄人没有多大的差别。
有时,甚至还比不上同龄人。
只是,传言说的太久,也就被人当真了。
杨炯从小就有文学天赋。
十岁那年,便进士及第,授弘文馆待制。
这个年纪,一半的孩子还在玩泥巴。
而杨炯,却开始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行。
可惜,文学和政治,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规律。
杨炯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越来越高。
但在政治方面,却越来越不被重视。
直到十六年后,才得了个校书郎的九品官位。
校书郎的日常,也就是订正书中的错误。
也就是个低薪养廉、可有可无的闲差。
荷尔蒙爆发期的杨炯,自然不甘心这样的生活。
终于,杨炯被太子李显提拔到成弘文馆学士,掌管东宫庶务。
杨炯本以为,自己的官运就此开始了。
而事实上,除了诗文,杨炯根本不适合在官场混。
所谓的寒门,可以衣食无忧,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