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政坛搞事我最行(2 / 4)
> 他从来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的君上。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从中规避风险。
斛律光是北齐名将,一旦杀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斛律光没办法出征。
想要永绝后患,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离间计。
想到此,韦孝宽心里便有了主意。
功高盖主,向来是当臣子的大忌讳。
高欢,就是韦孝宽想要借的那把屠龙刀。
那就像黄巢那样,弄些小纸条。
教天桥底下的小乞丐,分成九段不停地说。
韦孝宽喝下一杯酒,露出得意的笑容。(完)
4.温子昇:诗文不敌官场屠刀
不吹牛逼的说,温子昇很会写文章。
他写文章的水平,甚至超过了沈约和任昉。
在当时的北魏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是这么个彪炳文坛的人物,却死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
原因在于,他那一手比刀子还快的笔杆。
如果他不死,那可能死的就是想杀他的人。
元瑾为什么要作乱,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知道内幕的人有很多,但没有一个人敢轻易点破。
那日温子昇借酒三分醉,在好友面前说了不该说的话。
好友为了升官,直接把这件事告发到高澄那边去了。
倒霉的温子昇就被关进了大牢,等待秋后问斩。
温子昇也想过申诉,但他的笔从来不饶人。
连申诉的文辞,都犀利无比,看得典狱长直呼“卧槽”。
温子昇也想过屈服,但他听到背叛他的好友成了红人。
忍不住在大牢里,将高澄骂的猪狗不如。
住在荒郊野外,尚且有鸡犬之音层出不穷。
更何况小小的大牢,怎么可能没有隔墙之人。
诋毁高官的罪名,又被按在温子昇的脑袋上。
他就这样老实不客气的,去见了阎王。
温子昇到了地府,凭借出众的文学才华成了阎王殿里的红人。
在十八层地狱里连番讲学,广受好评,那些自然是后话。(完)
5.游肇:御赐的名怎能更改
风水轮流转,但骨头不能软。
面对髙肇的无理取闹,游肇据理力争。
游肇的名,是高祖拓跋宏所赐。
怎么可以因为髙肇权盛,就随便更改呢。
虽然世宗元恪,连自己的姓氏都轻易改掉了。
但那也是在高祖的授权下,迎合汉族的一招好棋。
那是为了北魏统治,怀柔政策的必要一步。
而自己改名,那不是为了国家好。
只是某些权贵,自以为是的简单想法。
所以游肇做了“强项令”,拒绝不合理的诉求。
元恪也明白,只要游肇不认可,他是不会去强迫的。
毕竟,江山还是北魏的,这个大前提。
至于东风压西风,还是西风压东风,那都无所谓。
管他东西南北方,只要都是元恪掌控的。
任何一缕风,都是手中的飘扬写意,运筹帷幄。
游肇自然明白,骨头的根本,是自己的无欲无求。
所以,他从来不参加任何高规格的宴请。
他也没有任何的小圈子,不参合任何的讨论活动。
更多的时间,他埋首于经史以及《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