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帝王雄主篇(2 / 3)

加入书签

除掉了觊觎天下的异姓王,比如说韩信、英布。

这人啊,有时候,还真的不能够不认命。

刘邦的运气啊,实在是太好了。

陈胜揭竿而起,到最后掉了脑袋。

刘邦揭竿而起,却得到了天下。

同样是揭竿而起,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也许,鱼腹藏书,野狐夜嚎。

这两样,都属于见不得人的鬼蜮伎俩。

比起,仗剑除魔,替天行道。

砍蛇的声望值和经验值,或许要高那么一点。

如果陈胜砍的是蛇,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但世上,哪有什么后悔药吃呢。

九泉之下的陈胜和刘邦,早已喝了孟婆汤。

忘记了前世做过的勾当,还有曾经的光环与荣光。(完)

4.项羽:霸王的名号不容易撑的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令人思绪万千。

就拿“王”来说,是一个区域的统治者的象征。

但这个统治者,讲究横平竖直。

三个人讨论,一条线到底。

平分秋色,却不是从前的样子。

寥寥几笔,又满足了民主协商制度的理念与初衷。

是中庸之道,最完美的诠释。

但这个“霸”就不同了,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情势。

正如白娘子爱上许仙,千年等一回。

又是下雨,又要革新,还要有月亮不惹祸。

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的两个人,偏偏用雨罩在一起。

那不是破罐子破摔,勉为其难么。

霸和王,怎么看都是一对矛盾的结合体。

任何人想要去驾驭,都是生命无法承受的压力。

正如一代伟人说了,沽名学霸王的事情,不可不可。

正是因为洞悉了,王是简单粗暴的平分,霸是不成比例的平分。

霸与王的结合,本身就是错上加错的事情。

所以项羽的失败,从第一句西楚霸王开始就注定。

项羽之后,但凡造反的都爱称王,和谐嘛。

更厉害的,就是称“帝”。

这个“帝”字,一劈两半,也是中庸之道。(完)

5.刘秀:机会总给准备着的孩子

新朝末年,天马行空的王莽遇到了改革的难题。

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刘氏王族后裔被推上了前台。

此时的刘秀,跟随他的兄长刘演从南阳出发。

带领一群土豪劣绅,混迹在农民起义的狭长小道上。

那些土豪劣绅,都是刘演的酒肉朋友,自称绿林好汉。

其实,就是趁火打劫,杀人越货的臭不要脸。

众人觉得刘演太狂傲,所以推举小菜鸡刘玄为更始帝。

王莽坐不住了,立马带兵出城,要把刘玄给扑灭了。

结果被刘秀来了个反杀,弄了个国破家亡。

刘秀经此一战,在绿林军中的声威大震。

不了他的哥哥,却意外的死在刘玄的手里。

从那一刻起,刘秀便明白,打仗再厉害,还要大权在。

于是,他带了万千兵马,直接向更始帝认怂。

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刘秀主动申请去河北调研。

顺便杀鸡屠狗,收复一片不是大好的河山。

刘秀一到河北,就将河北的好汉笼络了个遍。

刘玄见刘秀人气爆棚,立马遣人把他召回。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