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破译分析(2 / 3)
应道,屏幕上数据流飞快滚动。
随着屏幕数据逐渐稳定,苏珊才开始输入新的算法指令。
“开始全息分解模式。”
泰坦的全息界面浮现出一块宛如悬浮在空中的虚拟晶体,每一个字符、符号、二进制片段化为微小光点,组成复杂三维结构。
量子混元图算法引擎启动,光点缓缓旋转,像是尝试从暗夜星空中找出星座关联。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光点闪耀却无定论出现。
苏珊皱眉:“奇怪,依然很难找到规律。对方使用的加密手段不仅是数学层面的,还有类似语义逻辑和动态映射。”
“会不会是对方不断改变加密逻辑,本身是活的代码?”林栋猜测道。
“活的代码?”泰坦轻声重复,闪了一下光,“检测数据特征,确实有如同分形般自适应的趋势。”
苏珊点头:“这意味着对方或许在发送邮件时已经预留自变形结构,任何尝试解析都会触发新一轮形态变化。若如此,对方的技术确实匪夷所思。”
林栋沉思,这让他更难断言敌人身份。
在未来的20年里好像没有听说有哪个组织有这个水平的科技技术。
“苏珊,我们再试另一条思路。”林栋提议,“尝试对邮件的时间序列特征分析,看能否从发出服务器的跳点中找出蛛丝马迹。即使对方加密不可破,但也许能追溯发信端的位置或者路径。”
苏珊应声操作,屏幕上呈现全球地图投影。
泰坦根据存档资料和已知网络节点开始尝试反向追踪信号路由。
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光标在地图上闪烁,沿着无数海底光缆、卫星中继、一闪而过的隐形节点飘移。
“对方利用全球多点跳转,伪装程度极高。”泰坦汇报,“有节点在冰岛数据中心、下一个在南非某个民用服务器,再下个点又转向南美洲一座废弃光缆站。每次尝试锁定时,对方的历史记录都像被抹掉了。”
“这样的信息混淆不是普通黑客能做到的,他们甚至能在历史记录里留下假代码,误导我们。就像往迷宫里不断放镜子,让你看不清原路。”
林栋深吸一口气。
“有无可能对方是超大规模的情报组织,拥有不受限的资源?”
苏珊摇头,“我不排除任何可能,但技术水准……普通组织恐怕没有这种层次的时空映射加密能力。”
“建议尝试并行对比全网已知最先进加密案例,看是否有相似模式。”泰坦接话道。
“同意并行。”
苏珊按照林栋命令,让泰坦并行网络数据库对照,结果全是零匹配。
林栋侧目看着光幕。
“无匹配,这意味着对方使用的是我们前所未见的体系。既然如此,不如使用更多未来科技手段。例如,尝试一下多粒子纠缠侦测器。”
苏珊一愣。
“多粒子纠缠侦测器?那可是……能在信息层面捕捉非线性关联的设备,但正常科技实现难度极高。”
“小事而已。”
林栋说罢,在意识中再次调用系统,花费50点属性点兑换了“多粒子纠缠侦测器全套技术”。
【当前余额:60亿美元】
【身体掌控度:92%】
【自由属性点:511】
“正在加载全新算法,产线已调整,预计2天后开始生产。”
“做的不错泰坦,我们可以先用多粒子纠缠的算法对之前的加密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看是否能捕捉到哪怕一丝偏差,使我们找到端倪。”
光幕再次变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