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授予仪式(2 / 4)
会,分享一下我们对氢能源未来的具体看法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台下的观众们安静聆听。
“氢能源的研究不仅关乎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关乎我们的生活方式。要让氢能源真正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首先,是氢气的高效制备。”
林栋举起一只手指。
“现有的制氢方法,比如电解水,能耗过高,效率不够。而结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能有效降低成本。”
“毕竟,没有人愿意为‘绿色’付出过高的电费账单,对吧?”
观众席上传来一阵轻笑声,气氛随之活跃了起来。
“其次,是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林栋接着说道,举起两根手指。
“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储存和运输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总不能让我们的氢气制备完成后像气球一样随风飘走吧?恰好,三菱材料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储氢材料——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s),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继续为自己公司的新产品解释道:“LOHCs在常温常压下表现出色,不需要高压容器或低温冷藏设备,从而减少了爆炸和泄漏的风险。同时,该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燃也不易挥发,这使得它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更加安全。”
LOHCs就是2024年的氢能源汽车所用燃料电池里的液态载体。
“第三,是氢燃料电池的效率和成本。”
林栋举起三根手指。
“当前的燃料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较高,效率也有待提升。催化剂材料和电池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创新,我们将通过团队合作,开发出更高效、更耐用的燃料电池。”
紧接着,他用夸张的语气说道,“如果这方面不做突破,那恐怕我们的汽车开到半路,就得停下来喝‘氢水’了。”
这一次,台下的笑声更大了。
“最后,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林栋举起四根手指。
“这个问题不用多讲,交给以后再说,在这里我不过多耽误大家时间。”
台下掌声雷动,林栋简单的四点发言,让大家觉得氢能源仿佛很快就能像外骨骼装甲一样走入人们的生活。
令在场的每个人对氢能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上台的是第一批进驻研究中心的三位大拿之一。
专精气体领域的斯通教授。
“大家好,我是斯通。说实话,我觉得氢能源不仅能拯救地球,还能拯救我的电费账单,要知道我每个月就回几次家,电费竟然能高达一百多美元!”
全场哄堂大笑。
“斯通教授真会说笑,未来他在实验室的电费账单肯定是整个研究中心最高的。”
“哈哈,这不明摆着的嘛!不过他在气体方面的研究确实让人佩服。”
毕竟,氢气的制备、分离,都是十分消耗能源的。
接着,三位中唯一的女性,专精材料领域的哈珀教授。
接过斯通教授的话筒。
“我一直相信,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严肃的工作,也需要一些幽默和乐趣。材料研究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乐趣的领域。”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每次在实验室搞研究,就像在解一道道充满谜题的魔方。这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还让我们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尤其是我们在新型催化剂方面的研究,通过优化催化剂材料,我们便能够不断提高氢气的燃烧效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