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六百年后(2 / 5)

加入书签

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消耗,到洪武六百年,每年都需要五百多鼎的消耗,

支出仍不平衡。

这就是穷兵卖武的结果。

不过支出之间的差距,在迅速拉近著。

不用太久,就能彻底齐平、並超越的。

大乾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怀疑这点,

因为大乾又积蓄起了一万多鼎的国运,所以明古很大方的开始帮助三杨、夏元吉几人突破。

穷兵卖武就穷兵默武吧。

只要再將这一波文道人才渡过去、接住,大乾未来很多年都不会担心缺高端人才了。

再苦一段时间。

除了这些之外,大乾其它方面,变化並不大。

只是人口更多、疆域更大,势力范围达到了虚控六百万里、实控二百五十万里左右,藩属国达到了三十五个,增加的速度这么快,自是受益於购买后离的舆图。

国內越加繁荣,势力范围內的藩属国之间,也多了越来越多的交流,商队来往不息。

这些,完全得益於大乾军队扫荡了无数的危险地区。

不知多少王者境、十海境的洪荒万族生灵,倒在了大乾兵锋之下,让大乾军队持续不断的成长。

明古本身其它方面变化不大,只是又多了一件神兵。

得益於国运达到万鼎,大乾国璽的蜕变速度大幅度增加,在几十年前就达到了神兵层次。

大乾国璽达到神兵层次后,又反过来哺育大乾国运。

它让大乾国运更加凝实,每州每年消耗的国运,又降低了零点零一鼎,只有零点二二鼎。

同时,也让文道驾驭国运,更加轻鬆了些,

这也是百年来,后五十年的发展、积蓄国运的速度,超越前五十年许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武六百十六年,姚光孝继武道过后,文道也达到了亚圣之境。

继续在文武双修上,独领大乾风骚。

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位督天卫指挥使,愈发的敬畏、和敬佩。

督天卫在他的率领下,宛若无孔不入。

这不单单是指大乾內,更指大乾外,尤其是那些藩属国。

洪武六百二十年至四十年,三杨、夏元吉,先后在国运加持下,突破至亚圣之境。

洪武六百四十八年,明古毫不吝嗇的助炼丹司赵宜真突破至亚圣之境。

赵宜真突破后,包括明古在內的许多人皆是大喜。

因为他是大乾第一炼丹大家。

没有辜负明古和眾人的期望,赵宜真突破后不过三年,便炼製出了一颗日月丹。

一颗日月丹,需要一千亿石五穀,炼製成功后,可增加初等仙神之境百鼎之力。

这对大乾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意味著除了国运外,大乾的仙神之境们,又有了第二个快速增强实力的办法。

当然,大乾五穀也是有限的,最富有、最先使用上的,自然是明古。

洪武六百七十五年,周忱突破至亚圣之境。

洪武七百年,大乾疆域扩张到五道,五百三十二州。

人口八百四十亿左右,耕地面积达到一百五十九亿六千顷。

一年国运达到了五百六十六鼎,国运支出相差,只剩下了几十鼎。

国运积蓄达到四万一千余鼎。

这时候一共欠的国运更多了,达到了五万多鼎。

洪武七百年至八百年的百年间,突破至亚圣之境的,只有两人。

一是炼器司胡元澄,於洪武七百五十六年突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