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场上场下(4 / 4)

加入书签

题。我不反对看球是看人一说,一场精彩的比赛,球员属偶像派帅一点看起来赏心悦目没什么不好,可比赛真正的看点不应该是运动能力、技术技巧、团队协作和竞技策略吗?对于只看帅哥的花痴们,我很无语。

建国站在丁静身边给她当免费讲解员,吴雪华则站在彭思宇身边。我和东霞挤在其他围观的人群里。不是自己班的比赛看起来轻松许多,有精彩的传球或投篮就跟着叫好,不必在乎输赢。

这是应届生对复读生之战,也是老队伍对新队伍之战。

这两支队伍的人员整齐度和总体水平都比我们班强,运球、转身过人、投篮,动作舒展洒脱、行云流水,替换和首发队员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平断档。12班的球员大部分是我初中或小学就认识的同学,包括开场前那个吸引卢小芳的酷酷男生,他们是打过多年球甚至配合多年的老手了,杨广的球技也的确全面、扎实,没得说。14班这个因复读组建在一起才半年的班,大部分时间都关在那个比我们更压抑的“低气压地狱”里,深居简出。他们的队伍得分纯凭出色的个人技术,我对他们的了解仅限于几次月考排名榜单。他们班的绝对主力叫柳信信,这次月联考599分,年级排名第二,是上一届许敏他们班的尖子生。他控球能力强,善进三分,在他手里的球几乎没被对手断走过。他们另一主力比柳信信矮半头,精准的内场投篮完全可以让人忽略他的海拔不足。其他球员,一个善抢断,一个弹跳力好,能轻松跳到对手后背的高度,抢篮板毫无难度。聂新诚不知算不算得上他们班的主力,上一场他们对13班的比赛在我们班对9班比赛赛场的隔壁,我约摸看过一会。他打球动作与建国很像,长胳膊长腿,运起球来身形左右无规律晃动,重心不稳,球离身远,总感觉很容易被断走,但这一场却还没被断走过,传球、运球思路清晰,是不错的组织后卫。和他们班善进三分的其他队友比起来投篮一般,一个三分球也没进过,倒是进了他们班唯一一个罚进的球。

球场上,每有帅哥投篮,便引起一波尖叫。熟悉了她们尖叫规律的人仅凭女生尖叫的音频和音量便能听出是哪个班在投篮,投篮的人帅不帅。都是理科班,14班的啦啦队显然没有12班活力强、人气旺,没有齐声喊的口号,全凭我们这些看客随机喊几声加油或叫好,但凡我喊得声音大点都显得有些突兀。两边都不是自己班,见不得加油气势上的一边倒,同情弱者的习惯让我加油之心逐渐偏向了14班。在我为14班加油时,东霞用手捅了捅我,指着在场上奔跑的聂新诚说:“前些天打破蒋天乐脑袋的就是他!”

蒋天乐一向有种欠欠的爱挑事的自信,他被揍是活该,不挨揍才奇怪。让我错愕的是聂新诚面容白皙,身形略瘦,戴半框细边眼镜,看起来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没想到也会做这种暴力的、与外在反差极大的事。他运动自如,似乎并未受伤,和蒋天乐这种老油子打架,竟全身而退,这让我对他们打架始末有些好奇起来,接着听东霞讲其中细节。果然毫无意外,横着走的蒋天乐在小餐馆为不重要的小摩擦,与聂新诚口角升级,一击未中被反制,聂身高腿长、身手敏捷而已。

我在期待什么?我和只看帅哥的卢小芳之流有什么区别?我对好斗的蒋天乐是否存在骨子里先入为主的偏见?打架不是好事,但参与打架的人未必都是坏人。我,终究还是着相了。

上半场12班领先2分,在下半场被追平、反超。还剩半分钟,12班罚球,“罚不罚中都结束了。”柳信信边放松地说着,边走回场中休息。其他大部分人也精疲力尽,松散下来。2罚1中,33:37,14班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