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督导评估(4 / 4)
,对他内心的冲击会有多大?他能接受吗?长大后的他们或者我们,发现真实社会的游戏规则与父母告诉我们的并不一样,“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们再推翻以前的一切,重新学习新的规则,我们能接受吗?能适应吗?来得及吗?
难道孩子会天生讨厌普通的父母和糟糕的环境吗?不,没有比较,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好是坏,什么是普通,什么是超人。谁能保证一生顺遂?谁又愿意享尽顺遂后再去历经磨难?
否定父母、否定自己前半生的思维,任谁都不会好过。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展现出缺陷、展示出不完美,然后去承认它、接受它,再想办法看是否能改变它?
得不到,就永远不会失去。
.
陶然的那封长信我到现在还记得些许,他说他的初中时期过得很灰暗,一边是父母时常在亲友面前吹嘘他的成绩,对他学成后出人头地无比期待,一边是他心知肚明自己成绩并不拔尖,也没什么特长,所以一直压力很大,很自卑。中考恰巧考得还行,才凭运气进了快班,但自己的实力自己清楚。所以面对我的鼓励,他总是很心虚,觉得自己制造了名不符实的假象,却不敢坦露真实的自己。他做任何事都没什么底气和自信,包括和我做朋友。
我猜想,当年如果没有这封信,我也还是会与他和好,就像对他的话,我会选择无条件相信一样,我需要的并不是他的解释,而只是打破僵局的契机。女人在某些时候终究还是感性的,无论自以为多么理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