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203章 )反制装置通过全场景测试(3 / 8)
再调到12°,损耗率下降5%;直到精准控制在15°时,脑海中突然传来一阵“嗡”的轻响。
原本因对抗力场而躁动的念力,瞬间变得温顺起来,像融入水流的细沙,顺着虚空力场的轨迹自然流动,能量损耗率从之前的20%骤降到8%,连意识感知到的力场阻力都弱了大半。
“成了!”林轩心中一喜,更加确定“顺力而为”的思路没错,这才开始下一步引导力场波动的动作。
轨迹转折点则像水流的弯道般清晰可辨,连力场每一次波动的强弱、方向,都如同指尖触碰到的水流般真切。
此处动态虚空力场模拟的是实验室中“15°轨迹偏移”的关键场景,力场波动频率稳定在0.05hz,与涂层实验中暗物质微粒的共振频率一致。
林轩周身的金色光晕是念力初步“场化”的表现,此时他未主动输出念力,而是通过“意识流-力场耦合”感知力场参数,这是基于“量子意识与虚空力场的弱相互作用”原理。
意识可通过念力作为媒介,捕捉力场中粒子的振动规律,进而定位能量汇聚点与轨迹转折点,为后续“顺向操控”奠定基础。
当虚空力场出现一次向上的波动时,林轩周身的金色光晕突然变得凝练,顺着波动方向延伸出一缕缕光丝,如同力场自然生长出的分支。
这些光丝没有丝毫对抗的痕迹,完全贴合着力场的轨迹,轻轻推动着波动向上延伸。
与此同时,舱内的监测屏旁,原本稳定的能量指示灯开始随着光丝的动作闪烁,淡紫色的力场纹路与金色光丝交织的区域,竟泛起了一层柔和的白芒,像是两种能量达成了某种共振。
金色光丝是念力“定向传导”的形态,其延伸方向与力场波动方向完全一致,符合“力场顺向做功”的物理逻辑。
此时念力未对抗力场,而是以“能量增量”的形式融入力场,避免了“反向做功”导致的能量损耗。
两种能量交织产生的白芒,是“念力-虚空力场共振”的直观表现,共振频率恰好匹配九阶修炼所需的“墟力操控阈值”(0.05hz),这也是后续参数突破的核心条件。
下一秒,模拟舱的监测屏瞬间刷新出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原本卡在60%的“墟力操控精度”跃升至92%,能量耗损率从20%降至5%,就连最棘手的虚空融入时间,也突破了3小时,且能量凝聚度始终保持在80%以上。
而林轩周身的金色光晕,此刻已完全融入虚空力场,只有在力场波动的节点处,才会浮现出淡淡的光痕,证明他的意识仍在精准引导着力场。
整个舱内再也看不到丝毫“对抗”的痕迹,只有能量顺着规律流动的顺畅感,仿佛虚空力场本身,就是他延伸出的手臂。
参数大幅提升的核心原理是“共振态下的能量高效传导”,共振使念力与虚空力场的能量损耗降至最低,同时“顺向操控”避免了力场紊乱,让操控精度突破临界值。
虚空融入时间延长则得益于“念力-力场耦合稳定性提升”。
金色光晕与力场完全融合,意味着念力无需持续输出“维持力”,仅需在波动节点引导,大幅降低了能量消耗,这也验证了“顺力而为”对九阶修炼的关键作用。
“成了!终于成了!”林轩激动地攥紧拳头,困扰他两年的九阶中期瓶颈,竟被一场通风故障引发的意外彻底打破。
洛克斯举着检测仪哈哈大笑:“都说科研里藏着修炼的道理,这次还真让咱撞上了!说到底,‘顺力而为’比‘硬拼硬扛’管用多了!”
林轩欢喜地指着洛克斯手里的检测仪,嗓门都亮了:“可不是嘛!这事儿真是撞对了!早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