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黑水(1 / 3)

加入书签

在1948年4月之前,潍县号称国民党军的“鲁中堡垒”,当共产党的山东兵团向其开进的时候,无论是守城指挥官陈金城还是第二绥晋区司令王耀武,都相信这座有着极坚实防御体系的城市是不可能被攻下的。

然而,二十天以后,陈金城发给王耀武的电报就变成了:“战局危急,拟即向仓上转移”。又过了几个小时,他本人就被俘了。

与他一起被俘的还有两万余名官兵,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将校级军官。

但“黑水”却不在其中。

原本在陈金城麾下整编九十六军的情报官黑水,在共军攻破潍县前的一天凌晨,收到了来自国防部二厅的密电,要求他带着几个情报人员离开部队,乔装成当地百姓,待城破后成立一个地下报务小组,而他本人则要想办法打入共军内部,潜伏待命。

4月27日,潍县战役结束,共军进城接收,原本饱受地主武装残害的当地百姓夹道欢迎,黑水便混在其中。几天后,在一个文工团给战士、群众慰问演出歌剧《白毛女》的夜晚,他用一个“因反抗国民党保安团而遭到杀妻弑母”的悲惨故事,成功获得了某党委干部的同情。又因为上过学识得字,所以被引荐到九纵队政治部宣传科成为一个记录员。

之后,他跟着山东兵团一路打去泰安、曲阜、衮州,短短几个月,再回到潍县,他知道共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孤立无援的济南城。

这就是王耀武从五月以来,屡次前往南京的原因。国共双方都能预见,济南必有一场血战。九月初,华东野战军开始向济南方向云集,而黑水则获得了一份包括攻城序列、动态、岗位等等在内的作战计划书。

任少白和欧阳殊的吉普车在进入潍县之前的最后哨岗时,受到了相当严格的检查。可能是因为大战在即,生怕混进任何一个谍探。

穿着黄绿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站在车窗口行礼,对车内人道:“请出示证件。”

任少白和欧阳殊把身份证和报社工作证一起递了过去。

战士看了证件,又行礼道:“原来是《文汇报》的记者朋友,蔡部长交代过,欢迎二位来解放区参观。不过请打开一下引擎罩和后备箱,配合我们检查。”

任少白都打开了,另外几个哨所士兵围上来开始搜查,还有一个滑进了地盘祝你们采访顺利。”

他们进入了潍县。

按照之前的安排,他们在一个战俘营的外面见到了此前与欧阳殊联系的政治部长。

“你们来的刚巧是时候,我们正准备释放一批战俘,让他们回家去,或者到济南,告诉他们的国军弟兄,弃暗投明,我们是会给予照顾的!”蔡部长说得爽朗又大方,还主动领着二人各处走动。

任少白捧着个记事本,当真一副记者模样,一路走一路记。他还认真采访了几个在领路费的国军军眷,得知她们是在之前的战役中与家人失散的,还有人带着孩子,也不知道丈夫现在是在济南、徐州或是青岛,只得先回娘家,以后再想办法。挂着相机的欧阳殊对着她们拍了几张照片,任少白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们还见到了一些处在尴尬境地的国军官兵,既不敢回济南,也做不到真正的投诚。他们会阻止欧阳殊拍照,理由是担心发出来以后会祸及仍在国统区的家人。他们说有些战友已经去帮共军修胶济铁路了,但是自己没去,因为“心态没他们好,还过不了心里这关”。

不过尽管如此,解放军仍然待他们不错。有个在衮州被俘的国军士兵告诉任少白,他在这里还跟一个小学同学偶遇了,只不过对方是在战俘营之外的接收部队。

任少白想,这就是内战。

等完成了“采访”任务,已经是傍晚了。蔡部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