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帝崩【国庆快乐,求月票】(2 / 4)
汉朝建立,天下的百姓这才恍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生活可以安稳,他们在田地里勤恳地劳作一年,即可给一家三口提供足够的粮食。
始皇帝在泰山封禅,将自己的功绩铭刻在石头上。
刘邦为天下操劳奔波,此时长安城内处处素缟,无数百姓的悲伤与怀念,就是对他功绩的最好铭刻。
比起百姓们纯粹的悲伤,朝堂上的大臣们心情较为复杂。
刘邦还在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重要性。
特别是近几年里,因为常常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他降低了早朝频率,而且大多的时候只会点头拍板,很少参与进具体事物的处理。
这让朝堂上很多人都忽略了刘邦起到的作用。
翌日清晨。
群臣齐聚前殿,他们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发现上首位置空落落时,心底同样一空,像是失去了倚仗。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拥有的品质,是敢于拍板,并且在自身决策出现失误后,敢于承担责任。
刘邦就完美地做到了这些。
大家还在感慨时,便听见站在侧边的侍从出声喊道:“大行皇帝殡天!”
于是众人皆低头默哀。
紧接着,刘盈在吕雉的陪同下,暂且坐到了上首的位置。
刘邦死前将各方面的事情全部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效果不错,众人明白刘邦其余诸子受封于外,那么皇太子继位乃是板上钉钉。
皇位传承平稳有序,故而不会出现什么乱子。
坐在了最高的位置,俯瞰群臣,刘盈只觉得自己手心开始冒汗,完全不知道阿父是如何做到平静自如地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
“盈儿,该你说话了。”吕雉坐在刘盈下方数个身位的地方,轻声提醒。
“嗯嗯。”刘盈深吸一口气,接着强作镇定道,“诸位,先皇驾崩,乃为国殇,且哀且痛。今日有数事需要商议,首先要为先皇定下谥号、庙号。”
谥号始于西周,传闻是由周公制定,不过实际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穆王时期,延续了整个春秋战国,成为无数国君身后名的评价系统。
庙号的出现则要更早一些,由商朝开创,比如有商太祖成汤、商太宗太甲、商世祖盘庚……
不过嬴政建立秦朝后,认为子议父、臣议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废除了谥号加庙号的评价体系。
汉朝自然没有打算继承这项内容。
在刘邦驾崩之前,就有不少彻侯离世,按照礼法给他们上谥号,比如萧何谥号为“文”,为酂文侯。
刘盈话音落下,殿内群臣在第一时间是望向陈洛和叔孙通。
大汉的仪礼由他们制定,过往那些逝世的彻侯,谥号常是通过这两人提出,刘邦点头采纳。
此时,陈洛起身行礼道:“回皇太子,谥号评价王侯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公允。
用上文、武、昭、康等谥号,属于对他们生前功绩的认可,说明此人的行为值得敬告上天,并载入史书,供后人推崇。
但周朝有王谥‘厉’,有王谥‘幽’,这则代表着他们在位期间犯下了过错,需要以此表示惩戒,并让后人引以为鉴。
谥号的重要,由此可见。
大行皇帝威加四海,功高德厚,而且乃是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帝。
应当谥号为‘高’,高皇帝。”
想了想,刘盈没有立刻应声,而是先观察着群臣的反应,又朝自己阿母望去。
“可。”吕雉轻轻颔首。
“高皇帝,可。”刘盈松了口气,他觉得这谥号的确不错,只是没有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