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古玩市场初摆摊(三)(1 / 6)

加入书签

    自从开始学符文,林深的生活多了一项新内容。每天收摊后,他就抱着那本《初级符文入门》去找周先生,有时是请教某个符文的含义,有时是练习刻写的手法。周先生似乎对符文很有研究,总能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还送给了他一套刻刀 —— 不是金属的,而是用某种兽骨磨成的,据说更适合在木材或兽皮上刻写符文。

    林深的进步很快,不仅认识了上百个基础符文,还能在木板上勉强刻出几个简单的。他发现,刻写符文时需要集中精神,手腕的力度也很重要,稍微差一点,刻出来的符文就毫无生气。周先生说,这是因为符文需要 “注入意念”,虽然听起来玄乎,但林深确实感觉到,当他全神贯注刻写 “火” 符文时,指尖会有一丝微弱的灼热感。

    这天,林深正在练习刻 “坚固” 符文,张大爷凑过来看热闹。“小林,你这刻的啥?跟鬼画符似的。”

    “是符文,能让东西变结实。” 林深笑着把刻好的木板递给张大爷。

    张大爷掂量了一下:“就这破木板?能有啥用?”

    “比如您的陶罐,要是在里面刻上这个符文,可能就不容易摔碎了。”

    张大爷眼睛一亮:“真的?那你帮我试试?”

    林深找了个有小裂缝的陶罐,用兽骨刻刀小心地在罐底刻上 “坚固” 符文。刻完后,他让张大爷试试,张大爷把陶罐往地上轻轻一磕,原本该裂开的地方,竟然只多了一道白痕。

    “神了!” 张大爷捧着陶罐,笑得合不拢嘴,“小林,你这手艺比你那存影子的匣子还管用啊!”

    这件事很快在西街的摊主间传开了。一个卖木碗的摊主找到林深,想让他帮忙在木碗上刻 “坚固” 符文,愿意付五个铜子一个。林深试了试,发现刻在木头上比刻在陶罐上更顺手,便答应了。

    第一天,他帮木碗摊主刻了十个木碗,赚了五十个铜子,比拍照生意好多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门能长久做下去的手艺,不用依赖手机的电量。

    林深开始调整自己的营生。白天,他上午摆摊拍照,下午帮人刻写简单的符文 —— 主要是 “坚固”、“清洁”、“保鲜” 这几种实用的,每个收三到五个铜子不等。晚上,他就跟着周先生学更多符文,同时研究那些刻着蚀纹的铜环和铁片。

    他发现,蚀纹和符文虽然相似,但似乎属于不同的体系。符文更规整,有明确的含义和用法,而蚀纹更随意,像是自然形成的,却又隐隐透着某种规律。他试着把蚀纹和符文对比,发现有几个蚀纹的片段,和 “风”、“山”、“动” 等符文的简化版很像。

    “周先生,您知道蚀纹和符文的关系吗?” 这天学完符文,林深忍不住问。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