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青阳初现(2 / 3)
王大使,”顾言之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这批青石,色泽不均,多有杂色,断面颗粒粗大,易风化。这就是你县衙采买的上等青石?”
王大使没想到顾言之会突然到来,更没想到顾言之一眼就看出了问题,顿时有些慌乱:“顾、顾大人,这……下官也不懂石料,都是下面人经办的……”
“不懂?”顾言之打断王大使,从怀中拿出一本册子,“这是国债司颁布的《物料采买验收细则》,里面图文并茂,对各种建材的规格、品相皆有明确界定。王大使既负责接收物料,难道未曾学习?”
王大使额头冒汗,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顾言之不再看王大师,转向苏家管事:“这批石料,一律按次品计价,记录在案。若县衙无法提供符合标准的石料,后续石料采买,将由国债司另行招标。”
顾言之又看向周围渐渐围拢过来的民夫和工匠,提高声音道:“诸位乡亲!朝廷发行国债,募集银两,是为根治水患,保我江南安宁!每一文钱,都来之不易,必须用在刀刃上!自即日起,所有物料采买、验收标准,皆按国债司新规执行,公开透明。若有以次充好、虚报价格者,无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顾言之的声音在空旷的河滩上回荡,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民夫们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置信。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官员如此明确地强调“公开透明”,第一次见到有上官因为石料品质问题当场发难。
方大同挤过人群,来到顾言之身边,激动地说:“顾大人,您来得正好!这边基脚已经按新法子开始挖了,用的是鱼鳞石,省了不少钱,您来看看!”
顾言之点点头,跟着方大同走向堤坝基础开挖处。
只见民夫们正在挖掘深深的基槽,旁边堆放着方大同指导开采的鱼鳞石,虽然外观不如青石规整,但石质紧密,纹理清晰。
“好!”顾言之仔细查看了基槽深度和鱼鳞石的质量,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方老哥,辛苦了!此法若成,当在全府推广!”
顾言之又巡视了工地的伙食、工棚,询问了民夫们的工钱发放情况。
当得知工钱是由苏家管事直接发放,并未经县衙胥吏之手,且是按日结算时,他微微颔首。这也是他与苏万三商议定的,避免层层克扣。
顾言之在青阳停留了三日,亲自督工,处理了几起物料和工钱上的小纠纷,将国债司的新规彻底贯彻下去。
顾言之雷厉风行、不徇私情的作风,很快在工地和县城传开。
消息自然也传回了京城。
漕运司孙怀仁得知顾言之在青阳的作为,冷哼道:“逞一时之快罢了!得罪了地方上的牛鬼蛇神,看他这工程能顺利到几时!”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