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风波(2 / 3)

加入书签

,彼一时也……”周崇张了张嘴,试图辩解。

    “江南水患,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北境边关,数万将士饥寒交迫,”沈清弦打断他,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此乃眼前燃眉之急,关乎社稷安稳,百姓生死。若拘泥于虚名,坐视灾民冻饿而死,边关将士心寒,这难道就是维护祖宗法度,就是士林所期望的‘国体’吗?”

    沈清弦目光扫过那些跪过的官员:“朕知道,此策前所未有,诸位心有疑虑,亦是常情。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朕且问诸位,若不以此法筹款,江南水患如何根治?边关军饷如何补充?可有哪位爱卿,能拿出一个两全其美、既不伤国体又能解危局的办法?”

    朝堂之上一片寂静。反对者能引经据典,能高谈阔论,但真要他们拿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却无人能应声。加税?必然激起民变。削减宗室用度?触及自身利益,无人敢提。裁军?更无人敢承担边关失守的责任。

    沈清弦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了然。

    沈清弦不再逼迫,转而看向张明远:“张爱卿,你将章程中关于抵押、监管、以及民间监理等细则,再向诸位爱卿详细说明一番。”

    “臣遵旨。”张明远精神一振,连忙上前,将章程中如何以盐茶税为抵押保障还款,如何由户部、都察院及民间监理三方共同监管款项使用,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贪腐的层层设计,条分缕析,娓娓道来。

    张明远刻意将条款说得极为细致、严谨,旨在打消众人的顾虑。

    随着张明远的讲述,一些原本只是跟风反对的官员,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们发现,这章程似乎并非想象中那般儿戏,反而考虑得相当周全,尤其是那个“民间监理”的设置,虽然听起来离经叛道,但细想之下,似乎确实能起到额外的监督作用。

    待张明远讲完,沈清弦才再次开口,目光落在一直沉默的萧云墨身上:“摄政王,你以为此章程如何?可能稍解诸位爱卿之忧?”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萧云墨身上。萧云墨的态度,至关重要。

    萧云墨缓缓出列,萧云墨先是看了沈清弦一眼,那目光深沉难辨,随即转向众臣,声音平稳而清晰:“陛下,张尚书。章程细则,臣已详阅。平心而论,此章程于抵押、监管、用人等方面,思虑不可谓不周详,确已尽力规避风险。”

    萧云墨话锋一转:“然,正如周大人所忧,此策终究前所未有,其成效如何,仍有待验证。且执行之人,至关重要。若所托非人,再好的章程,亦是空文。”

    萧云墨这番话,既未明确支持,也未断然反对,而是指出了执行层面的关键,将皮球又踢了回来,同时也隐隐压下了周崇等人过于激烈的反对情绪——连摄政王都承认章程本身思虑周详,他们若再一味以“祖宗法度”攻击,便显得有些不识大体了。

    沈清弦心中明镜似的,知道萧云墨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维持着他一贯持重、不偏不倚的姿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