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选暗流(1 / 3)

加入书签

    章程颁布后的几日,朝堂表面风平浪静,仿佛那日的激烈争辩从未发生。但有心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暗流正在平静的水面下汹涌流动。国债司主事与民间监理的人选,成了各方势力瞩目的焦点。

    沈清弦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摊开着张明远初步拟定的几个候选名单。名单上的人,背景、履历、能力,她都需一一斟酌。

    国债司主事,品级不高,权责却重,既要协调户部、都察院,又要直面民间,需得是个八面玲珑又能坚持原则的干才。

    张明远推荐了两人:一是户部侍郎李文博,年富力强,精于算计,是张明远的得力副手;二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瑾,素有清名,性格刚直,于审计核查一道颇为擅长。

    这两人,看似都是合适人选,但沈清弦却微微蹙眉。

    李文博是张明远的人,若用他,国债司恐成户部一言堂,难以达到制衡之效。王瑾虽刚直,却过于刻板,不通经济实务,与民间打交道恐生龃龉。

    至于民间监理的人选,张明远列了几个京城有名的富商,家资丰厚,名声尚可,但沈清弦翻阅着他们的资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些人,多是靠着祖荫或与官府的关系积累财富,未必真正懂得工程核算、物料采买这些具体事务,更容易被官场习气同化。

    沈清弦想起了萧如玉提过的那位“方姓河工”。内侍省派去的人已有回报,在京郊确实寻到一位名叫方大同的老河工,年近六旬,在永定河、通惠河一带颇有名气,许多河道上的老师傅都服他。人已请到京城,暂时安置在驿馆。

    沈清弦沉吟片刻,提笔在名单上添上了“方大同”的名字,并在旁边批注:可考校其实际才学,若堪用,破格擢为监理副手,专司水利工程稽核。

    沈清弦需要这样一把来自民间的、不谙官场规则的“尺子”,去量一量那些官样文章下的真实。

    刚放下笔,李德全便进来禀报:“陛下,太傅赵文渊赵大人求见。”

    “快请。”

    赵文渊迈着沉稳的步子进来,行礼后,沈清弦赐了座。

    “太傅此时前来,可是为了国债司人选之事?”沈清弦开门见山。

    赵文渊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点头道:“陛下明鉴。老臣与张尚书、摄政王初步商议,于主事人选上,略有分歧。”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张尚书属意李文博,摄政王则……更倾向于通政司参议,顾言之。”

    顾言之?沈清弦在记忆中搜索这个名字。

    顾言之,寒门出身,科举入仕,曾在地方任过知县、知府,以善断狱、兴修水利闻名,后调入京中通政司,负责文书出入,是个闲职。

    此人政绩不俗,但似乎并不属于任何派系,也因此一直未得重用。萧云墨推荐他,是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